文化大观
五仙观将成广府文化大观园
2012-04-10 13:44:00 来源: 点击: 作者:
昨日,记者从越秀区获悉,凭借着厚重的广府文化底蕴及大文化的建设理念,越秀区日前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越秀区副区长陈晓丹表示,下一步,将会继续推出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其中包括推出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参加文艺培训、全区铺开广场与您“快乐有约”等活动。而有着“广州祖庙”之称的五仙观,将与南粤先贤馆一起打造成浓缩广州历史的教科书和广府文化大观园,并以此作为广府文化旅游桥头堡,打造“一日读懂广州两千年”等经典旅游线路。
每年780万元支持重点文化活动
“文化是软实力,是最核心竞争力。”越秀区副区长陈晓丹介绍说,越秀区以文化论输赢,以大文化理念引领文化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对文化工作的扶持力度。2006~2008年,越秀区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额为11450万元,年均增长25.46%,高于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为12.80%);人均文化事业费分别为29.63元、36.22元、45.90元,均高于省人均文化事业费水平(分别为16.35元、18.54元、21.29元)。据了解,近三年来,越秀区共投入了近亿元用于区重点文化项目和街道文化设施建设,从2007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780万元支持区、街重点文化活动项目。如果从越秀区每年创造的300多亿元税收总量来看,它超过某些省份或省会城市。
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意度高达96.93%
近日,越秀区统计局在区内22条行政街道随机抽取了1100名居民进行书面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机关干部、学校老师及学生、文化界人士以及居民群众。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访问调查的居民,对本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意度调查总体满意率达到96.93%。其中,有98.60%的居民对本区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节站、影院等)的总体数量和布局表示满意,有97.39%的居民满意区内定期举行的各类文艺演出、文化活动或播放电影。此外,文化设施服务满意率均在96.08%以上,文物保护满意率为94.86%,文化场所管理满意率为96.27%。 惠民措施 家门口就有好书看
“我天天都来这里看书。”住在东山口附近的何伯说,他每天一早送孙子到署前路小学之后,就到小学附近的越秀区图书馆看书,放学了再把孙子接回去,有时候傍晚放学时还带孙子一起去图书馆看一会儿书再回去。
被群众誉为“平民书吧”的越秀区图书馆,藏书45.3万册,另有40万册电子图书、8200册电子期刊、700种电子报纸,阅览座位近千个,由于地处居民区,开放至今共接待231万多人次,日接待人数约3141人次。
近年来,越秀区首力打造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造了“三馆二十二站”文化品牌,形成了“10分钟文化圈”,使居民群众出行不到10分钟便可到达公益性文化场所。据介绍,为节省场地资源,同时方便社区群众,越秀区还把“书吧”设到了各个社区里。以白云街社区书吧为例,其藏书由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为10个社区书吧捐赠,共14000册新书、50个标准书架、100套音像制品;街道为社区书吧配置影音设备10个、报刊架10个、阅读桌椅若干,书吧建成后双方总投资近30万元。
英雄广场周周与你“快乐有约”
陈晓丹介绍说,越秀区将计划以英雄广场为核心,在全区开展“快乐有约”广场活动。据透露,将计划在英雄广场开设一个向群众开放的群众舞台,让居民群众每天都可以去那里跳舞,周周有活动。据了解,越秀区、街、社区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放映电影3500多场次,逐步形成了日日有活动、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演出、季季有高潮的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辐射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据了解,目前,越秀区265个社区都建有文化活动阵地,包括文化活动室和星光老人活动中心,还建有大小文体广场167个,三年来参与文化广场活动年均人次达285万人次,满足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群众把这些文化活动阵地亲切地称为“我家的文化艺术中心”。 贫困家庭子女可免费参加培训
在文化惠民方面,越秀区还决定对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进行免费的文艺培训。目前,该活动在今年内已经举办过第一期了,有几十位贫困家庭子女受惠。据介绍,该班主要面向越秀区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7~9岁的子女,开设的课程有作文、英语、声乐、舞蹈、美术(色彩)等,逢周末上课。
凡是越秀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只要带齐低保证或低收入证、户口本及儿童一张小一寸照片,到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报名,就可免费参加培训。陈晓丹表示,这种培训计划长期开展下去,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受惠。
广府文化迎春花市等申报国家非遗
据介绍,越秀区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每年拨出4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对全区辖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资料整理和存档,并分类上报,其中的迎春花市、客家山歌、粤语讲古、五羊传说、广州狮头扎作技艺、广州箫笛制作技艺、广州戏服等七个项目被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春花市、五羊传说等两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计划将五羊传说、迎春花市、广州戏服等3个项目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年推出经典文化旅游线路
据了解,明年亚运前,中山四路上城隍庙、南越国宫、万木草堂相继修复完成并对外开放,届时将会重点打造该区域。由于越秀区辖内的公共交通便利,越秀区计划推出“越秀自助游攻略”,推出旅游景点套票,套票在一段时间内有效,方便游客对越秀这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进行深度游览。陈晓丹表示,旅游景点套票明年肯定会推出。目前,正在加紧进行辖区文化资源整合的研究论证与规划,通过挖掘历史典故、历史文物、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等,以“广州祖庙”五仙观为广府文化旅游桥头堡,优化整合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日读懂广州两千年”等经典旅游线路,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
南粤先贤馆亚运前完成拆迁
有着广州祖庙之称的五仙观是广州明代建筑的经典,有着广州历史文化起源的美丽传说。几年来,广州市、越秀区投入8853多万元进行了五仙观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设,极大改善了五仙观的风貌和周边环境。陈晓丹表示,将会利用五仙观现有的空间,对五仙观内的景点进行包装和提升,并通过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如萧笛制作、面塑、古琴欣赏、书画挥毫等,为来宾们奉上一场丰富多彩的广府文化盛宴。
而备受关注的南粤先贤馆建设项目也选址在五仙观,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和拆迁摸查工作。陈晓丹表示,下一步,越秀区将投入3亿多元,把五仙观和南粤先贤馆建设成为浓缩广州历史的教科书和广府文化大观园。明年亚运会前,南粤先贤馆建设项目将完成拆迁工作,并将其建成绿化广场。亚运会之后再不断完善建设进而进行布展工作。陈晓丹表示,南粤先贤馆会利用现代的手段,让大家看到一个具有现代特色的展览,而非简单的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