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宗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大观 > 民俗宗教 > 正文

广府龙船文化

2014-12-10 16:26:31 来源: 点击: 作者:2012/3/1 13:12:19

龙舟,广府人称之为“龙船”;“划龙舟”为书面语,在粤语和闽南话中为“扒船”,“扒”是划的意思,一个“扒”字表现出岭南划龙船特有的大众文化色彩。

龙舟竞渡不仅受到大众的喜爱,就连一国的至尊——皇帝,也不愿意错过这个盛事。《旧唐书》就载有唐穆宗、唐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北宋皇帝有在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的习惯,其中除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外,还有长达一百三十多米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以为娱乐。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金明池夺标图》,就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南宋时,广东民间已有大型的龙舟竞渡,明清到民国年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更为普遍。

扒龙船仪式

端午扒龙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有一整套仪式。古代广东行政的建制,南海、番禺、顺德,统指当今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这一地区民间扒龙船的仪式,主要分五个步骤:起龙、采青、赛龙、藏龙和散龙。

1.起龙

民谚云:“四月八,龙船透底挖。”也说:“四月八,龙船到处挖。”意思是农历四月初八,要把深埋涌底或池塘里的龙船挖起、洗净、风干。挖龙船之后就要择好吉日起龙,即将船头船尾披红挂彩,擂鼓放鞭炮,请忿咒语,洒上净水,将龙船下水。

广州属于南方多雨地区,天气比较潮湿,普通木制品都非常容易发霉,更何况是每年都必须下水一次的龙船呢?然而南方水乡的先民们早已想出了对策,一方面他们采用密度较大的坤甸木作为制作龙船的材料,另一方面,他们还发明了一项独特的藏龙技巧,那就是把龙船身藏进河涌的涌底,用湿滑的河泥包裹龙船,使龙船与空隔绝。这样保存的坤甸木龙船,历经数十年之久也,正因如此,每年的端午节前夕,才有了起龙、请龙仪式。

对于有龙船的村子,龙船仿佛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因此临近端午时分的起龙和请龙仪式,也必定慎重其事,香火、爆竹等祈神的道具必不可少。

起龙船时,先在涌边点上香火,烧金银纸,响爆竹,然后才下水清淤泥,请龙出水。由于龙船的船身是由密度较大的上等坤甸木做成,而坤甸木龙船又最因太阳曝晒而爆裂,南方水乡的村民们就想到了用湿润的河泥包裹龙舟,将龙舟深藏涌底保存的方法,这样经历数十年之久龙船仍不会腐朽更不会爆裂。

不同村起龙所择的日期亦不同。旧时有些村要将龙船在五月龙船节前二十多天就从河涌挖起,一是让船身透气蒸发水分,因为坤甸木密度较大,船本身就很重,水分的蒸发也较慢,提前蒸发水分可使船身轻一点,以便龙船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二是为了有宽裕时间修整龙船。也有些村是在龙船节前几日起龙的,要因各村的情况而定。起龙具体时辰根据各地潮起潮涌情况而定。到起龙这一天这一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甚至老人,只要有空闲的,都会参与,出力的出力,呐喊的呐喊,还有的拜神和烧炮仗。传统的起龙仪式只需要男人,女子要避讳,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说,谁乜不想坏了祖宗的规矩。

到了择定的吉日,数十个身着短裤的村民会提前来到掩藏龙舟的河涌,只待吉时一到,马上烧香祈祷,燃烧金银纸,求上天佑护龙船节平安,然后鸣放一串又长又红的大爆竹,鸣鼓助威,在阵阵鼓声和炮仗声中,正式下涌起龙。身着短裤的村民来到掩藏龙舟的河涌,下到泥水没过膝盖的河涌当中,先将藏龙船的河涌两头用泥修起一条小围脖,闸住外面的水,然后就用戽斗往外戽水,将船舱的水舀出。有时龙船底的淤泥与龙船粘在一起,浮不上来,村民就用一条绳,顺着船底一刮,让泥和船分离,船就渐渐浮上来了。起龙是体力活,所需要的时间视淤泥的多少以及藏龙的深度而定,但一两个小时是少不了的。

起龙只是第一步,经过一年的深藏,龙船究竟可不可以扒,这需要检查修整。

船的修整大致分为两个工序,一是常规的检查。检查时,先要紧龙筋,即用一块厚约两公分的薄木板,抵在船头与船尾之间,使龙船更为硬朗。这个工序非常考师傅的功夫,因为龙筋的松紧度较难把握。龙筋紧完后,工匠还要站在船头上跳几下,试试船体的软硬度。第二道工序是往龙船身上刷猪油,究其原因,据说是猪油能滑水,船可以快一点。以前是村民自己用土法炸猪油,现在都是买来桶装的猪油刷上去,也有的是刷一层桐油。

起龙后,还需对龙船进行装饰。藏在龙庙或是祠堂中的龙头龙尾需要进行清洁、重新加添色彩,补充扒桡,有时候还要重新制作罗伞和旗帜等。

龙船的装饰有一定讲究,装饰又分长龙和短龙。八丈(26米)以下龙船称为“短龙”,船上配着一个大鼓、两个锣架、两面铜锣,每面铜锣配置刺绣罗伞一个,与船头、罗伞等距的船舱中,还设有一个木制的小神龛,称为“神斗”,神斗位一般点燃三支香,里面供奉着村主菩萨的神位,有的是供奉关帝,有的供奉北帝,有的供奉洪圣王,等等,各有不同。关于请神上船,还有个仪式。广州珠村每年龙船节从五月初一开始,初二拜庙,负责神斗的桡手先给村中的菩萨上香,拜完神得一直持着点燃的香和香油,送到尤船上,虔诚地将供奉在村中庙宇中的神灵“请上”龙船,并在船头和船尾贴上符咒祈求顺风顺水、大吉大利。

龙船上一般配有刺绣罗伞一顶,而龙尾近大鼓处则挂有一面长幡,龙船还要打出本村的标志旗,有的是三角旗,有的是百足旗不等;标旗颜色也不相同,或装罗伞为红色,或为黄色,或为黑色,或是彩色。代表本村落氏族的标旗让人们远远能分辨出龙船是哪条村哪个氏族的。龙头龙尾各配有两名掌舵人,分别称为“梢”和“帮梢”,主要负责掌舵和辅助掌舵。

传统的八丈以上的长龙,还增加了两个锣架配置,即一条船上有四面锣。处了龙船装饰有讲究,龙船上人员配置也大有讲究。龙船上配置有船面人和桡手,船面人是指指挥龙船进退的头尾旗手,还有大梢、帮梢、扶神、打锣、打鼓、摇长幡等。从船面人的服饰与桡手的服饰不同,不过现在多数龙船都会统一服饰。龙船修整一新后,有的还要请村中的长老点睛等,这样龙船也就光彩夺目,精神抖擞,可以“采青”了。

2.采青

沉睡了一年的龙船,修补好后即整装待发,等到端午节期间就可大显威风。但经过一年沉睡,“睡龙”难免有点头昏脑涨,这时候便需要办个仪式使龙船神清气爽,这个仪式便是采青了。

采青,是龙船节中的一个重要活动,也是一种风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沙湾司、茭塘司与鹿步司等地的采青也都有所不同。如沙湾地区的采青仪式就是将龙船划到本村的山神庙前,青年仔上山采些山花,将花插在花篮挂在龙头上,顺便采枝花插在自己的帽檐上。而有的乡村的采青仪式就是将摆放在祠堂里的龙船头、龙船尾、罗伞、锣鼓拿出来,擦拭、上油,请乡村的巫师诵经、贴上祈求平安的符咒,把一束青壮的禾苗采回来,进行拜祭,祈求五谷丰登、平平安安。一些地方还要“喂龙”,把一捆稻草放置船头,供龙食用。有的村只准未婚男子去采青,有的没那么严,只要是男子就可以去采青,真是一处乡村一处例。

完成了采青仪式,就可以扒龙船了,同时也标志一年的龙船节正式开始了。

当然,完成这一过程还有几个步骤:装龙船头;为龙船装饰打扮,安放罗伞、神斗;“请神”;放铜锣、龙船鼓等;装龙船尾;投标龙船面,龙船面的五个位置(四个锣架和一个船旗)都是要通过投标竞拍取得。投标龙船面很具体,从初一至初五的不同日子、不同位置,投标价也不一,其中头架(驾)位置是最贵的。有的村龙船上的鼓手还要投标,这不仅仅因为鼓手的好坏关系到赛事的成败,而且俗信当过鼓手的人,一年会行好运。投标是公开和热闹的,在村中龙船所属的氏族宗祠进行,投标所筹得的款项一般用作龙舟盛事的开支。

等这些工作都完成后就开始招景。所谓招景,指由主办方向各兄弟村、友好村发出邀请,请亲戚、好友和各村龙舟前来应景和趁景、赛龙舟和吃龙船饭,民间盛大的龙船节就此开始有序地进行。

3.藏龙和散龙

端午龙船节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到五月初十,最长也不过到农历五月十五。一般从初十到十五,各村的龙船就陆续偃旗息鼓,将龙船埋在河涌或明或暗的近岸泥地里,即藏龙。藏龙是对龙船船体的一种保养。龙船的船头、船尾和船身是分开保存的,船身一般是藏在水里(河道的泥下),龙头、龙尾则供奉在祠堂或者神庙里。

藏龙也要挑个日子,拜了洪圣公等村中菩萨,再把龙船藏起来。藏龙船是在河道里先用沙包围成一个龙船坳,将龙船推进去,拿沙包封住外面,在坳里面插几根竹子,再把龙船上的活动塞拨开让船身沉入水中,也有的用沙包压沉龙船将其藏于水底,以前龙舟的船身多藏放在河塘的淤泥中,以防干裂。也有一说,最好的藏龙地点是柱树下,并且一定要是岸边多树的地方,这样落叶才会多,泥土中的养分也会更多。越好的龙船,船身越会乌黑发亮,而深埋在忙树下淤泥中的龙船,正因为落下的腐叶较多,船身也更为黑亮呢!

藏龙也正应了“龙生大泽”的传说,等到来年的端午时节,再“请龙出水”。

龙舟盛事结束后要感谢神恩,感谢神灵保佑龙船节和龙舟比赛圆满结束,这叫“还标”。还标也叫“还神”,即在龙船节结束的时候将标(旗帜)还回神灵,这就标志着今年的龙船会已解散,等来年再组织。大多数地方的还有还神日。还神那天会大摆筵席,庆祝整个龙舟节平安、完满地结束。

传统民间习俗中龙船就是一条真龙,所以端午期间的各项仪式都有专用称呼:捞出龙船要说“起龙”船,“起”与“喜”同音;“龙舟进水”不能说成“龙船下水”;不能“抬”龙船,只能百多人用手“揪”起龙船到水上;龙舟活动结束后把龙船放回原处叫“藏龙船”,而不能叫“埋龙船”。在广州的端午龙舟节的整套祭祀仪式中,龙崇拜贯穿始终,这是珠三角地区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电话:020-3933940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当前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