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宗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大观 > 民俗宗教 > 正文

“神诞”民俗由来及其变化——以广东开平龙胜镇“神诞”为例

2015-09-20 23:29:08 来源: 点击: 作者:张洁雁(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神诞,即神的诞辰。神诞这个节日盛行于龙胜镇十八个张姓村落,是一年里最隆重的节日。到固定庆祝日到来之前,各个村将会在本村搭好戏台,请来戏子在庆祝日之前两天开戏。而庆祝日的前一天晚上,村里人会先去接神或者带神游村,然后安置好神像后,集中在神坛前“投印”“投灯”以保平安。到了庆祝日那天,村人就会做好粽子、占米角(用米粉做成的像水晶饺一样的点心)、艾糍(艾草和米粉做成的花生爆米花馅的甜食)等小吃,并杀一只鹅做一桌丰盛的餐食,先到家中和村中的神前进行祭拜方可吃食。而当天晚上村里还会放烟花来进行庆贺。

习俗人人皆知,究其缘由,则只有老一辈德高望重者知之甚详,然口耳相传之下,各人版本细微之处总有不一,故今只择其大概相通之处粗略而谈。神,乃张真君是也,俗名张法水,拜于龙虎山张天师门下学法,学成而归。归来适逢新兴市大旱,张真君略一施法,大风大雨随即而至,人们自是感激不尽,当时一副对联仍流传至今:昔日端州施法雨,今从梓里保乡民。自此求雨救灾无不灵应,瘟疫之扰亦已不再。人人对其膜拜不已,故后来张真君到福建封神后,乡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也为了求得他的继续庇佑,便在附近各地建起了庙宇,其中数长明寺(原址位于今华祖中学)最为宏大,香火也最为繁盛。传说里面神像也是最多:北帝、地藏王、观音、六祖、刘备、张飞......且高大而做工精细、色彩瑰丽,若保存下来必是一处旅游胜地。土改摧毁神像之后,几处庙宇也堪堪落败,后来有些村子便自己做了神像或者是有些本来就有的,就供了出来,放在村里的小庙堂里,以后凡是过节便来村里的小庙堂进行祭拜。

张真君这个神与其他神不同的地方是,他曾经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和村人生活过在一起的人,他比其他人多了的只是法力而已,他们敬重他,但不把他放在神坛上,把他供为神也是在他的的确确成了神以后。所以,相对于其他神来说,他会更加真实而且亲近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神诞在这个张姓大宗族里如此重要的原因。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神诞并不是一天的事,就其中一个村子来说,可能是两三天也可能是一个多星期,这完全取决于村子里的经济实力问题,这一点稍后再谈。而相对于十八个张姓村落这一整体来说,它可是从农历二月延续到农历三月,历时整整两个月的大事。因为庆祝神诞,每一个村子所定下来的日子都几乎不一样。神的诞辰无疑只有一日,之所以分成那么多天去庆祝是因为如果每一个村子都是同一天庆贺的话,大部分村子就会面临找不到戏子的问题,而且,并不是所有村子都有神像,请不来神,这戏唱了也是白唱。所以,为免出现这些问题伤了村与村之间的感情,分开庆祝就很有必要了。而且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神诞的确切日期其实是闰三月十五。这个日子很特别,也很难得,与神有关的东西总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奇特的地方。如果是按照这个日子去祭神,那还真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不过真到了这个时候的话,那毫无疑问是要作更大的庆贺的。以前是十八个村一起出资出人出力在长明寺举行隆重的庙会,后来长明寺没了,大家就在自己家里杀鸡杀鹅做粽子庆贺一番。

说到这里就得提提请神像这个事,因为前文也说了神像并不是所有村子都有,做神像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庆祝神诞村子里必须有神像才能酬神,所以,没有神像的村子就必须去有神像的村子里请神。请神一般会在庆祝日的前一天晚上去别人的村里接,什么村去什么村接神像一般都是固定了的,除非是发生了什么不和气的事惹得村人之间翻了脸,事情大了,两村之间由神像接送巩固的友好关系破裂,那么没有神像的那个村子就要再另行寻找愿意让他们请神看戏的村子了。所以请神像也是两村交好的一种体现,而且在这个关系的基础上,两村一般不会出现矛盾,就算有也会尽量化解,毕竟有些事情也是要顾及到神的。去接神像每户必须有一个人负责在神像所在庙堂里上香,在此基础上人当然是越多越好,一般小孩子和年轻人都会自发跟上,这也是表达了一种对神的尊重,表示这个村对此的重视,同时也显示了这个村子的强盛。接神像都是敲锣打鼓舞狮进行的,一群人浩浩荡荡从村里过来,路程稍远的就会开车,一路上鞭炮声锣鼓声不断,好不热闹。村子庙堂前一般都有一块大空地,这样别的村过来接神像才有地方装得下那么多的人同时还能空出一块地来舞狮。接完神像有的村子还会买来烟火放,有的则不然,这也是经济实力的一种体现,而且这种交好方式往往很受用,毕竟给彼此都长了面子。

前文说了,这神像供奉好之后就要开始“投印”“投灯”了。这投的“印”是印保平安用的符纸的宝印,灯则是定制的花灯,共三盏灯,分别是生意兴隆、添丁发财、福寿康宁。“投”的意思跟拍卖差不多,都是价高者得,投到了结束后村里人就会敲锣打鼓把东西送去,明年的这个时候村里人又会敲锣打鼓把印接回来,灯则不用(新的一年会定制新的灯),东西接回来之后得主就要按照上一年自己投得的价钱交钱用作找戏子演戏的份钱。“投印”“投灯”之前其实还有个仪式叫做“开印”“开灯”,这个仪式也很讲究,必须在子时进行。而在很久以前,“投灯”是不存在的,它的原身叫做“拥炮”,基本上也是跟“投印”一样的规则,不过得到的是“炮”,这个“炮”其实也可以叫做烟火,第二年送回来的时候就会当场点燃放炮,场面很是激动人心。

这送神像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两个村子的庆祝日时间挨得近,又是在同一个村子接的神像,那么前一个接神像的村子就得在下一个村子来之前或者是当天把神送回来,一般来说,神像接过去都要奉三天或以上。如果没有和另外的村子时间上起冲突的话,一般都是待到结束演戏才接回去的。送神回去自然又是一阵热闹,这就不说了。至于这戏什么时候结束就得看那个村子能继续让戏子演到什么时候,所以说,人们看戏看的也是这个村子的经济实力,而且不一定要演得久,也要演得好。

演得好的才会有人来捧场,这神诞图的也是团团圆圆、热热闹闹,要说比春节还要喜庆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第一是大家都重视,所有外出打工的人基本上都会回来(平时村子里基本上都是老弱妇孺);二来大家都会呆在村子里看戏,人多自然热闹,也好团聚。四里八村的人会到处去,哪个村子里戏好看就在哪里驻足。卖小吃零嘴的亦是如此。留得住别人的脚步,村里人也自豪,要是这戏做得好还做得久那就更面上有光。大家来来往往其实也是互相增加感情的一种方式,而且本来就是一个姓张的大宗族,感情自然愈发深厚。所以尽管内部有时候会有些小打小闹,一致对外的时候还是很团结的。这是中国农村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还维系着这种深埋在中国土壤里自古传承下来的血脉关系,它一层层地巩固着一个个群体。而钢筋水泥地里成长的人大概是因为没有感受过这踏实的土地,自我主义非常强,这是现代社会里一种非常明显的倾向,他们就像找不到自己的根。

“神诞”以祭拜供神、戏剧娱神不仅仅是祈求神的庇佑,也是维护大宗族的团结、村与村之间的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所有村人聚集来庆贺这个节日不仅是家庭成员的团聚,也是和周围所有人进行感情交流、同时愉悦放松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参考文献

【1】申小红.明清佛山庙会的酬神戏.五邑大学学报,2012年2月第14卷第1期

文字、图片提供:张洁雁(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学生)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电话:020-3933940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当前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