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大观 > 商贸旅游 > 正文

赤坎古镇的风情

2015-12-03 09:09:13 来源: 点击: 作者:谢银剑

2007年5月31日,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被国家文物局、建设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成为目前江门地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开平市赤坎镇原为古港埠,区内土壤属砖红壤,土色红赤,地处丘坎,故名“赤坎”,始形成于宋。古镇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赤坎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具有350多年历史。赤坎镇是一座具有稠密岭南特色和深挚文化底细的古镇。镇区面积三平方公里,四周被潭江畔流水系包围,上接恩平、阳江,下通三埠、江门、广州和港澳,船只来往频繁,南来北往的水陆运输使赤坎由渡口船埠成长为工商市镇,同时也组成了关氏家眷和司徒氏家眷分踞上下埠的滑稽格局,赤坎古镇的演变与这两大家族的关系相伴。这个三平方公里的古镇主要居住着关氏和司徒氏两大族人,把古镇清晰地分为两个部分,西边主要居住着关氏家族,东边则主要由司徒族人聚居和经营,关族和司徒氏两大家族长达数百年的你争我赶,但他们间的良性竞争造就了赤坎古镇的文化繁荣。两大家族的重要象征就是司徒氏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

司徒氏图书馆位于下埠东头潭江边,它的整体建筑具有比较鲜明的葡萄牙建筑风格,它共有3层楼,在司徒氏图书馆楼顶建了一座大钟楼,大钟是美国波士顿名牌机械钟,上链一次可以运转一周。洪亮悠远的钟声极大地方便了当时赤坎居民的起居。时至今日,这口美国波士顿机械钟仍然报时准确。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关氏图书馆就矗立在赤坎上埠堤西河畔,这幢图书馆楼高三层,顶楼还有一座大钟楼,加上庭院,占地面积为七百零九点五平方米。外形以葡式设计为主体,陪衬当时最流行的七彩玻璃窗,有点儿类似于澳门的葡式建筑。楼顶的那一座德国大钟,与司徒氏图书馆的美国波士顿机械钟相抗衡。

与关族图书馆相邻的,就是赤坎三家巷影视城了。

三家巷影视城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整个场景的建筑都是按上个世纪20年代的广州西关侨务建筑风格而设计建造的,共耗资一千二百多万元,包括一座西洋建筑,两座中式建筑和一条街道。三家巷影视城曾是香港电影《醉拳Ⅱ》、央视《香港的故事》、《寻找远去的家园》、《东山飘雨西关情》的主要拍摄基地。人们在古老的街景、古朴的民风中,重温历史的变迁。三家巷影视城不仅有将中国传统的建筑雕花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还将西方著名的浮雕艺术兼而收之,它的整个外景还与赤坎古镇有名的欧陆风情街等的特色旅游观关街很巧妙融为了一体。

与赤坎镇三家巷影视城相邻的是赫赫有名的欧陆风情街!

赤坎向来以中西合璧的古建筑闻名,其中尤以堤西路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最为出名。这条近400米长的商铺式楼房,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由早年移民欧洲和美洲等地的赤坎华侨,从国外带回建筑图纸,融合开平本地的建筑艺术,几经斟酌才建成的。由于这是风格独特的、富有文化韵味的中西合璧建筑群,因此这一带又叫“欧陆风情街”。欧陆风情街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花窗、花鸟祥云雕刻的牌坊,又有罗马柱、圆拱形窗、浮雕等西式建筑风格的骑楼,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这些中西交融的古建筑虽然经过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风韵不减。此外,欧陆风情街因为绵延300多米的骑楼街、保存完好的600多座古老的骑楼而深得人们的青睐,更有甚者认为这里具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旧广州、旧香港的韵味,所以这里被公认为"电影街"。走在赤坎老街上,似乎感觉自己尚停留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生活。

景辉楼处在赤坎古镇著名的欧陆风情街,是前往参观了解赤坎古镇百年历史的唯一场所,被称为赤坎历史文化博物馆。景辉楼是广东著名的骑楼,以民国时期名医张景辉而命名,建筑长45米,宽5米。楼高三层,每层都有双客厅、双寝室、双开放式楼梯,垂直天窗,桥式天井,属于典型的骑楼式民居。馆内陈列有500多件实物,对古镇沉睡了的历史进行展示,让你切身触摸到开平昔日的脉络。

接下来就介绍一下赤坎的加拿大村!

灵源村委会耀华坊,全村200多人先后移民加拿大,村中建筑大多是建于1924至1935年。村内由十一座建筑构成,其中有五座庐,四座楼,一座碉楼,一座会所,至今保存完好,被称为“加拿大村”,是较为典型的华侨村落之一。五座庐分别是:俊庐、安庐、耀东居庐、春庐、郁庐;四座楼分别是:华德楼、国豪楼、国根楼、春如楼;一座碉楼是:四豪楼。这些建筑都为加拿大知名建筑师设计,整体多为从古典欧洲形式向近代形式发展的范例,并融合了中国传统灰塑、罗马柱、圆拱、花雕等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的是,建筑的主人都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他们回乡建造这些别墅后并未在此长期停留,后人们亦都于五十多年前移居海外,所以这村子已荒废许久。严格来说,加拿大村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村,而只能说是一个建筑遗址的村落。

提到赤坎,就不得不提到抗日七烈士和南楼了!

南楼位于广东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建于1912年,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39平方米,南楼高五层,外面布满弹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是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南楼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南楼七烈士”的英雄事迹更是受人敬仰,现在的南楼依然留下了日寇攻击的痕迹。相传在抗战时期,南楼七烈士与逃窜的日军在南楼展开殊死战斗,激战七天七夜,击毙日军十余人,后被日军施放毒气弹活捉杀害,肢解后抛尸潭江。1983年,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南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300多万元,在原址建成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雕像、牌楼等景致。南楼抗日七烈士他们都是值得我们钦佩的,都是赤坎文化历史的丰碑。

赤坎是以前开平的繁荣区域,是以前开平的中心城市,具有中西合璧的古朴味道,被人们称为“中国第五名古镇”。

(文字整理: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谢银剑)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电话:020-3933940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当前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