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讯

告通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通讯(6月8日)

2015-10-20 14:09:38 来源: 点击: 作者:

目录

一、要务 1

第二届广府文化论坛暨招子庸先生诞辰225周年学术研讨会 1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获“理论粤军”检查好评 2

广州大学对广府文化研究基地进行年度检查 2

二、科学研究 4

凌彦博士的《广州侨务工作与侨务政策研究(1949-1976)》 4

获省社科 “十二五”规划项目立项 4

纪德君教授的《黄世仲小说创作研究》出版 4

文一峰副教授的《文化艺术理论与广东三祖庙研究》出版 5

《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我基地研究员的六篇文章 5

杨晓旗教授的广绣研究论文 5

刘介民教授的广府民俗艺术研究论文 6

三、人才培养 7

陈晨创作的粤剧《三生》在江南大剧院成功演出 7

学生获5项广府文化研究立项 7

关于广府研究的硕士、学士学位论文 8

四、活动与交流 8

汤国华获“凤鸣天下”2014年度广府影响力人物 8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与番禺区文联合作 9

纪德君教授参加2014年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 9

曾大兴教授参加广东佛冈豆腐节 10

曾大兴教授出席在中山大学召开的“首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 10

一、要务

第二届广府文化论坛暨招子庸先生诞辰225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4年11月15日,由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主办、广州城西横沙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广府文化论坛既招子庸先生诞辰22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招氏故里——广州市白云区金沙街横沙村举行。来自广州、香港、澳门的60多位从事广府文化研究和招子庸研究的学者及600余名招氏后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该活动由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曾大兴教授与广州城西横沙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高东洲先生共同主持,活动内容涉及揭牌仪式、粤讴演唱、古琴欣赏、招子庸美术作品展以及广府文化论坛等,异彩纷呈,具有浓郁的广府风情与地域文化特色。

本次活动是招子庸逝世168年之后首次为他举行的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美术家,缅怀这位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清官,总结他的文学和美术成就,赞扬他勤政为民、清廉为官的高尚品质,对于挖掘广府文化的宝贵资源,弘扬广府文化的优良传统,繁荣新时期的广府文学与美术创作,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会期间,广府文化研究学者还在招氏后人的引领下参观了招子庸故居,见证了为纪念招子庸举行的隆重庆典,并和600招氏后人共同品尝了地地道道的大盆菜,在浓郁的广府风情中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下午的学术研讨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文化的盛宴。围绕着招子庸的生平与思想,招子庸的文学、美术创作,招子庸家族与横沙村之关系,横沙村的传统文化,广府文学、广府美术、广府音乐以及粤讴、粤曲、粤剧等内容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广东民俗学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叶春生教授认为《粤讴》的起源有摸鱼书和摸鱼歌两种,这是两种不同的题材,不能混为一谈。《粤讴》很多内容都是写妓女生活的,但充满了对下层人民的爱,尤其是《粤讴》用明白如话的方言写作,这是此书取得成功的关键。暨南大学中文系曾昭聪教授对《粤讴》与粤方言词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并指出书中出现的一些方言词至今未被收录,因此《粤讴》从方言角度研究也很有意义。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文化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徐燕琳教授认为招子庸有不拘一格的义士情怀,他的文人画除书卷气外,还渗透着作者的人格与精神追求。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陈方教授介绍了父亲对《粤讴》的评注和研究,认为要关注《粤讴》产生的环境,即珠江花艇的妓女生活。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曾大兴教授认为《粤讴》实际写了两个空间,一个是珠江水上空间,一个是京华空间,分别对应情感内容和功名追求,《粤讴》是用粤语写成的经典文本。广东人民出版社编审梁鉴江先生介绍了《粤讴》的创作和出版情况。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龚伯洪先生认为从《粤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广府文化的兼容性、大众性以及务实性。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纪德君教授探讨了广府小说《洪秀全演义》对孙中山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会议发言的学者还有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杨黛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科技处副处长陈恩维教授,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所一级作家曾应枫女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美怡女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女士,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王怀坚教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刘瑾教授等。最后由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纪德君教授致闭幕词。本次学术会议成果丰硕,收到了30余篇论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等都做了相关报道。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获“理论粤军”检查好评

2014年12月14日,迎接广东省委宣传理论处和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的“理论粤军”各类基地建设检查,研究成果及学术活动获得参评专家充分肯定,也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与目标:加强与地方政府、地方社科联的联系沟通,提升服务地方建设的能力,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广州大学对广府文化研究基地进行年度检查

2014年12月25日,迎接广州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年度检查。为此召开基地工作人员会议,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主任纪德君教授进行了2014年度工作总结,认为基地工作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2014年,广府文化研究基地的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地展开,在计划制定、团队建设、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内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第二,基地注重计划。制定了《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该计划科学合理,为基地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基地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了3个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职称合理,年龄层次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团队带头人均为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基地还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培养广府文化研究人才和传承人才。

第四,基地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扎实的、重要的成果。其中科研立项4项,涉及到广府文学地理、广府历史、广府宗教、广府文化等方面;专著7项,涉及广府文化、文学、历史、工艺等方面,内容厚重,对广府文化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论文19篇,涉及范围更为广泛,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较为新颖。

第五,基地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基地人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开阔了学术视野,扩大了广府文化的学术影响,对研究和发扬广府文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也对基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第一,建议完善汇报制度。编辑基地工作情况简报,定期向学校、市规划办、省委宣传部汇报,以使上级机关及时了解掌握基地工作情况。

第二,建议进一步加强服务地方和成果推广应用意识,为地方文化出谋化策,提供咨询,共同推进地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建议加强广府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校刊、出版工作,以保护、传承广府文化资源。

二、科学研究

凌彦博士的《广州侨务工作与侨务政策研究(1949-1976)》

获省社科 “十二五”规划项目立项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凌彦博士的课题《广州侨务工作与侨务政策研究,1949-1976》喜获省社科 “十二五”规划项目立项。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侨乡,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其侨务政策的制定与侨务工作的成效对全省侨务而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弄清这一时期广州的侨务工作和侨务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是广东华侨史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按照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文革前广州的侨务工作与侨务政策;二是文革时期广州的侨务工作与侨务政策。研究方法以历史文献学为主进行研究,以历史文献、历史档案、口述史资料等文献为主要资料。重点探讨广州侨务政策是如何制定的,决策者的依据何在,侨务政策实施的效果怎样,有什么影响,等等。通过研究,客观地分析这一时期中共在广州的侨务工作和侨务政策,以期作出客观评价。侨务既是政务也是党务,侨务工作的内容及其成效与侨务政策的制定息息相关,体现了政府乃至国家的意志,政府对华侨及侨眷工作的自信与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或国家的国民观。

纪德君教授的《黄世仲小说创作研究》出版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主任纪德君教授为第一作者的学术专著《黄世仲小说创作研究》于2014年10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清末民初,广府地区出现了一批在近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小说家,如吴趼人、黄世仲、苏曼殊等。其中,黄世仲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主要宣传家、著名报人和杰出小说家,其小说创作成绩斐然,在近代小说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对他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黄世仲的比较意识与小说观念、其报业活动与小说创作的关系、其代表作《洪秀全演义》的创作,以及近事小说的创作等,并对其小说的历史贡献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文一峰副教授的《文化艺术理论与广东三祖庙研究》出版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文一峰博士的学术专著《文化艺术理论与广东三祖庙研究》于2014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美学、宗教学和建筑学等多学科领域。作者以广东三祖庙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深入阐释了广东三座重要庙宇的历史、民间宗教文化及艺术方面的问题,把具体事实的研究结合到宏观的文化艺术理论和相关社会学的背景之中,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史料价值,为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广府文化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学术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我基地研究员的六篇文章

2014年8月至12月,《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了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六名研究院的文章,分别是:纪德君教授的《追寻广府文化的“广味”》,曾大兴教授的《“花城”:广州的文化名片》,刘庆华教授的《广府文化成学术研究热点》,金琼教授的《尚实有趣,借古鉴今——吴趼人的历史小说创作观》,耿淑艳博士的《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科价值与理论价值》,王瑾博士的《广府小说研究的新进展》。这些文章紧密围绕着广府文化,有的从现实切入,有的从传统溯源,有的从宏观角度高屋建瓴,有的从细腻处娓娓道来,对广府文化及其成就进行了思考。

杨晓旗教授的广绣研究论文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杨晓旗教授发表多篇文章对广绣的色彩应用、美学价值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2014年11月,杨老师发表在《艺术与设计》上的《秾华绣色凝瑞彩——广绣色彩艺术语言探析》认为,广绣色彩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色泽亮丽,对比强烈;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针步均匀,纹路清晰;题材吉祥,贴近生活。这表现了岭南文化的精神特质。

2014年12月,杨教授发表在《艺术探索》上的文章《观赏绣流变及其美学特征》指出,观赏绣本质上属于纯美术范畴,不应该列入工艺美术类,论其历史,发勃于汉,兴盛于唐,大成于宋,精臻于明,散枝于清,形成了苏、粤、湘、蜀四大名绣。

同一时间,杨教授还在《美术教育研究》上发表《广绣中禽鸟纹路的刺绣语言表现》,该文章认为纹路是广绣技艺中重要的艺术语言形式,在禽鸟题材的刺绣作品中,纹路更有其独特的审美特质和技艺引导作用,正确表现禽鸟纹路,能够更好地实现广绣花鸟作品中生动自然、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效果。

2015年2月,杨教授在《艺术教育》中发表《新论“画”“缋”与“绣”》,文章认为《考工记》中论及的画、缋与绣,历代常以玄注达疏为正解,但实际上有其历史局限性。2015年3月,杨教授在权威期刊《装饰》中发表《“非遗传承项目”艺术硕士校内导师指导力反思——以广州大学广绣专业方向为个案》,对目前广绣、广彩专业所采用的校外导师传授实践技能、校内导师进行理论培养的“双导师制”进行了思考。

刘介民教授的广府民俗艺术研究论文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刘介民教授于2015年3月13日发表在《中国艺术报》上的文章《民俗艺术是民族的文化基因——广府民俗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认为,广府民俗艺术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审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广府民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累,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粤剧、广绣等岭南艺术具有丰厚的美学价值、观赏价值、社会价值和民俗价值。

刘介民教授在2014年12月发表在《岭南文史》的另一篇文章,《广府民俗艺术的民间审美》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广府民俗艺术的独特审美,即民间汉字艺术悠久深邃、诗词雅集成民间习俗、楹联诗钟凝聚民俗成趣、书法艺术风雅情调浓郁,这些民俗艺术都极具东方艺术的特质:重含蓄而不重直露,重神似而不重形似,重情韵而不重理性。

三、人才培养

陈晨创作的粤剧《三生》在江南大剧院成功演出

引导学生关注广府本土社会生活,创作反映广府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2015年1月,基地副主任曾大兴教授的研究生陈晨创作的剧作《三生》搬上粤剧舞台,在江南大剧院成功演出,基地的多位老师前往观看,演出受到了观众好评。

该剧来源于广州大学生陈晨创作的话剧,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华夏的女孩,在毕业刚踏出校门茫无头绪之际,结实了月媚和扇灵。在月媚和扇灵的带领下,她们做梦般地回到了唐朝、宋朝、明清。大唐的许氏父子为做裁缝佬和当说书人而争论不休,宋朝李清照坚持北守反对南逃,明末江阴子弟宁死不肯剃发易服...从为理想而抗争的许一生到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李清照,还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许三生等人身上,华夏看到了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群知识分子用自己柔弱的身躯肩负起民族精神并匍匐前行......最后,华夏对自己的未来之路豁然大悟。该剧以“穿越”为题材回溯历史,追寻先人的足迹思索当下、展望未来。许多戏迷观后表示粤剧也刮起了“穿越风”,非常新奇有趣。这种“古今结合”的手法大胆创新,释放了文化新活力。

学生获5项广府文化研究立项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与广州大学社科处合作,建立了“广府文化研究资助项目”,2014年下半年以来,有五位同学获得科研立项。

田秋生老师指导的学生邓程鹏获准立项:《社会转型期电视民生新闻生产研究——基于广州地区的考察》;马达老师指导的学生黄卉获准立项:《广州市小学粤剧校本课程实施模式研究——以三区四所学校为例》;王丹老师指导的学生胡文辉获准立项:《广州地区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广绣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郭华清老师指导的学生张超杰获准立项:《阮元督粤与广东地方文化建设》;杨晓旗老师指导的学生林婷婷获准立项:《广府文化视域中的广绣艺术语言研究》。

关于广府研究的硕士、学士学位论文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依照学校制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广府文化研究方向的毕业论文选题。2014年下半年以来,硕士生所撰写的广府文化研究的学位论文有3篇,本科生撰写的学士学位论文有10篇,涉及广府文学、语言、绘画、工艺、建筑、美术等学科方向。硕士论文有林婷婷的《广府文化视域中的广绣艺术语言研究》(杨晓旗老师指导);杨娟的《广绣艺术中人物绣的艺术语言探析》(杨晓旗老师指导);黎曼的《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模式探索——以广绣为例》(杨晓旗老师指导)。

学士学位论文有冯剑萍的《当代粤曲茶座观众群体的调查——以广州市大同酒家为例》(指导老师潘妍娜);方佩的《对两张本土流行音乐唱片< 唱好广州>中的音乐文化分析》(指导老师潘妍娜),文易捷的《广州粤曲茶座老艺人谭佩仪口述资料采集与研究》(指导老师潘妍娜),谢炜桢的《论广州童谣的教育价值》(指导老师耿淑艳),林甄如的学士学位论文《论粤北文学景观“峡山”》 (耿淑艳老师指导),罗嘉怡的《从化上灯习俗探析》(指导老师邓宇英)等。

四、活动与交流

汤国华获“凤鸣天下”2014年度广府影响力人物

2014年1月6日,凤凰网广州站“凤鸣天下”年度盛典颁奖典礼在广州南沙百万葵园花之恋酒店隆重举行。“凤鸣天下”年度盛典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历经2个月的网友投票与专家评审,评选出“2014年度广府影响力人物”。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府文化基地研究员、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汤国华获此殊荣。

获奖理由是汤国华教授在从事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30年里,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他倾尽心血和汗水主持了广州圣心大教堂、广州沙面建筑群等文物的维修、研究和保护,堪称广府文物的保卫者。

此外,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史学术委员会主任、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陈泽泓先生,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一级作家、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曾应枫先生同获此荣誉。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与番禺区文联合作

2015年1月22日,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曾大兴教授,刘介民教授、潘姸娜博士、龙其林博士、耿淑艳博士、李俏梅博士、李丽华博士等一行7人去到番禺区文联,与番禺区文联秘书长何志丰先生,就建立广府文化传承基地市桥基地和沙湾基地达成共识,并就基地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商讨。

双方决定共同举办一系列广府文化传承活动,包括创办“广府文化传承大讲坛”,文人雅集等。第一期“广府文化传承大讲坛”由曾大兴教授于春节前主讲,题目为:“春天与诗歌”。

亲切友好富有成效的交流之后,专家们在何志丰先生的带领下,对番禺沙湾古镇进行文化考察。

纪德君教授参加2014年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

2014年12月18日-19日,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广东省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纪德君教授参加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以及广州大学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举办的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提交论文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广府文学的“广味”追寻及其意义》的发言。发言围绕广府文学所反映的广府风情(包括商业风情、饮食文化、礼仪习俗、岁时节庆、民间信仰、娱乐习尚、园林建筑等)的认识价值,广府文学中所描绘的广府风情的美学意义两个重点展开,引领大家追寻广府文学的“广味”,体享广府文学中蕴含的丰富多元的审美文化氛围,并进而指出追寻广府文学的“广味”,对于今天的广府文学创作也不无借鉴与启发价值,鼓励广府文学创作以诗意的方式参与当代的广府文化建设。

曾大兴教授参加广东佛冈豆腐节

在广东清远市佛冈县,有一个奇特的民俗节日,即豆腐节,类似于西班牙的西红柿节。每年的正月十三日下午两点,人们完成接灯和上灯的仪式,鸣放过鞭炮,即聚在一起打豆腐仗,不分老幼男女,也不分尊卑上下,群体狂欢。一直打到下午四点才结束。人们的身上,地上,墙上,全是豆腐。2015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民俗组专家们来到佛冈县高岗镇社冈下村,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况,并享用了村民制作的大盆菜。据了解,佛冈豆腐节起源于1609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节日的本意在求子添丁,如今则演变为一个民众的狂欢节。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曾大兴教授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

曾大兴教授出席在中山大学召开的“首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永杰)12月16日,首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年会在广东省文史委、省社科联的指导下,由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和广东历史学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历史系、岭南文化研究院协办。广州市原市长、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会长黎子流,广东省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田丰,专职副主任梁川,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广东省社科院原党组书记李子彪,广东省文联巡视员廖曙辉,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周华等领导嘉宾及广东省内的政协文史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商务局、旅游局、社科联等系统的领导,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近200人与会。

据介绍,年会主题为“广府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发展”,旨在褒扬广府人杰, 彰显广府文化,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推动广府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推动学术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广府文化学科体系,为广东要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形成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添砖加瓦。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电话:020-3933940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当前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