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府文学与语言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研究 > 广府文学与语言研究 > 正文

岭南晚清小说家邵彬儒生平著作考

2012-03-12 14:50:25 来源: 点击: 作者:

邵彬儒是岭南晚清时期的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广泛地反映了岭南晚清的社会和文化,是弥足珍贵的岭南文学遗产,在小说史上亦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长期以来,对邵彬儒的研究未能深入展开,他的作品有的已经散佚,他的生平、事迹、创作等情况,资料甚少,且多疏漏舛误。笔者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查找到他的作品和一些相关的文献,爬梳抉微,对邵彬儒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版本等略作考辨,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一、邵彬儒的生平和作品考

邵彬儒,孙楷第先生所著《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云:

彬儒字纪棠,广东四会人。[1](P121)

江苏社会科学院所编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云:

作者邵彬儒,字纪棠,广东四会县荔枝园人,以说书为生,演出于家乡及广州、佛山、香山一带,颇哄动一时,所著有《俗话倾谈》与文言小说《谏果回甘》、《吉祥花》等。[2](P721)

在缺乏其它材料的情况下,这两则材料为研究邵彬儒作品的学者所依赖,被广泛征引,惜此两则材料均简略不详,后一则在邵彬儒的籍贯、职业和作品等方面还有谬误之处。

笔者查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的《四会县志》,在《四会县志·列传》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邵纪棠,区地铺人。少读书,明大义,患世人多不读书,少明义理者。而世宗宪皇帝圣谕广训,有司宣讲,或举或废,知者甚稀,于是弃举子业,游历南海诸名乡大镇墟市,到即为人讲善书,听者忘倦,而人心风俗默为转移,纪棠乐之。会佛山起广善社,闻纪棠善宣讲,遂敦请为社中宣讲。生每日讲圣谕广训一条,次及古今人善恶事可法可戒者,继而省城复初,社西南敦善社以及乡场市镇,无不延请,纪棠劳苦不辞,谈论不倦,供亿不计,故远近无不知邵纪棠者。今善堂宣讲之风盛行,实自纪棠始也。著有《谏果回甘》、《活世生机》、《俗话倾谈》、《吉祥花》等书行于世。

由此可知,邵彬儒非四会县荔枝园人,而应为四会县区地铺人,据《四会县志·舆地志》,四会县没有荔枝园铺或荔枝园村,区地铺有三村,为区地、大坑和始院,此三村为邵氏聚居区,《四会县志》还记载了区地铺高寿者,有邵清儒、邵义儒等人,他们极有可能是邵彬儒的族人,所以,可以确切地说,邵彬儒为四会县区地铺人。邵彬儒在作品中均署“博陵纪棠氏”,邵姓的发祥地是博陵郡(今河北省安平县),因此,邵彬儒以博陵为自己郡望。字纪棠,应另有号荫南居士。

邵彬儒的生卒难以确定,其活动主要在同治、光绪年间。确切地说,邵彬儒并非以说书为业,而应以宣讲为业,虽然宣讲在讲说形式上与说书大致相同,但在内容上却有很大不同,宣讲是专门围绕《圣谕广训》讲说善恶果报之事。邵彬儒少好学,明大义,放弃举子业,为人宣讲善书,并成为佛山广善社讲席,“生每日讲圣谕广训一条,次及古今人善恶事可法可戒者”,南海何文雄为邵彬儒的文言小说集《吉祥花》所了一篇序,据其序“同治戊辰间,佛山广善社延至讲席”可知,他在同治戊辰间(1868)成为广善社讲席,从此,邵彬儒和叶永言等人开创了广东善堂宣讲之风,此风气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宣统二年(1910)番禹邓禹生辑录的《全粤社会实录初编》,在此书第一篇《两粤广仁善堂》中所记亦可佐证:

《圣谕广训》一书,以端风俗,以正人心,美矣!善矣!同治初,广府戴太守设宣讲,颁行州县,其时,奉行者只循具文,及叶永言、邵纪棠二先生出,敷陈所及,反复提撕,生面独开,妇孺皆晓。

邵彬儒宣讲的内容多为本省和外省的旧闻近事,何文雄《吉祥花》序云:

然而先生向说古,兹则说今矣;先生向说外省,兹则说广东矣;先生向说多发贵,兹则兼说发财、发丁、长寿矣。其地近,故采访真;其时同,故见闻切;其人洽,故耳目详,总之不离乎吉人为善,和气致祥者。

其宣讲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何文雄《吉祥花》序云:

先生口一面授,心一面思,指一面画,来者纷纷然,说者谆谆然,听者怡怡然也。

其宣讲远近闻名,颇为哄动,何文雄《吉祥花》序云:

近是自是,而省会、而墟场、而村落,无不乐延先生者。先生劳苦不辞,谈论不倦,供亿不计,人以是益慕先生。

其小说是在宣讲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据《全粤社会实录初编》记:

讲生住堂,除每日试讲外,搜辑古人嘉言懿行,或今人事迹,凡可为劝惩者演为传说或论赞不等(如邵纪棠先生所辑《吉祥花》、《活世生机》之类),约两日滕正一篇呈堂,庶征学有本,原不徒逞功口舌。

邵彬儒在《俗话倾谈》自序中亦云:

诵读之暇,采古事数则,有时说起,听者忘疲,因付之梓人,以备世之好言趣致者。

其小说问世后,广受欢迎,台山余家相为《吉祥花》所作序云:

庚午秋闱后购数部携归送人,意欲劝世,而未敢必世之能劝也,乃无何而求书者,接踵而来。

《圣谕广训》的主要内容为敦孝弟、重人伦、和睦宗族乡党、重农桑等,邵彬儒的小说基本上围绕这些主题而展开,萧欣桥先生所著的《话本小说史》、张俊先生所著的《清代小说史》等,在分析《俗话倾谈》的思想内容时,均认为《俗话倾谈》消极思想十分明显,多为劝善惩恶的封建说教和鬼神报应思想,这种评论未免失之片面,从邵彬儒小说的编撰过程来看,他的小说内容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否则其作品也不会广为流传,因此,明确邵彬儒的小说是在宣讲的基础上编撰成而的,对于正确认识和重新评价他的小说是十分关键的。

关于其作品,查考《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广东文献综录》等文献,均认为邵彬儒所著小说有三种,即《俗话倾谈》、《吉祥花》、《谏果回甘》,据《四会县志》可知,邵彬儒所著小说,除以上三种外,尚有《活世生机》一种。《全粤社会录初编》记:“如邵纪棠先生所辑《吉祥花》、《活世生机》之类”,亦可得佐证邵彬儒有小说四种之事实。

二、作品版本及佚作考

(一)《谏果回甘》

历来,研究者们认为此书亡佚,孙楷第先生所著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江苏社会科学院所编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陈大康先生所著的《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在该条目下标“未见”或“今书未见”,《广东文献综录》等文献均没有录入此书。幸而,此书并没有亡佚,笔者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找到《谏果回甘》刻本,此本应为现存的唯一的一个刊本,极其宝贵。

该本为小型本,一册。广东产朱红纸面书题:右侧书题谏果回甘四字。卷内书题:双栏线,正中为谏果回甘四字,两边各有隔线,右方上端刻邵彬儒先生辑,左方下端刻羊城润经堂藏板,羊城两字自右起横书。次页为目录,首行上端刻谏果回甘目录六字,次行上端刻一卷两字,全书仅一卷。每半页9行,行20字。版心为单鱼尾,刻谏果回甘和页码。

目录有三十一篇:

一卷

《烟景微言》《赌人迷途》

《花林醉梦》七首《勿信谗言》

《健讼终凶》《和睦乡党》

《兄弟怡怡》《知恩报恩》

《人道正气》《卖疯淫报》

《铜银误事》《赈饥大德》

《敬惜字纸》《寺里求儿》

《酒勿过醉》《论不宜争》

《劝元旦放生文》《为善最乐》

《问赌新谈》《风流截引》

《打斗相残》《窝赌分肥》

《祛风拔毒》《仙医疯疾救苦灵丹》

《雇工守慎》《知恩报恩》

《回头歌》《清心火》

《强欺弱》《念同宗》

《风情戏》。

最后一篇《卖猪仔》没有录入目录,实有三十二篇。

此书刊刻时间不明,据何文雄《吉祥花》序云:

庚午获读先生所著书,如《俗话倾谈》、《谏果回甘》等篇,类皆语浅意赅,文言道俗。

何文雄于同治庚午(1870)已经读了此书,那么《谏果回甘》的刊刻时间当在同治庚午或以前。此书第十三篇《敬惜字纸》中第二则小说的结尾写南海陈大年“后娶一妾,连生五子,同治二年,钦赐翰林,人以为惜字。”已提及同治二年(1863)事,那么可以确定此书的刊刻时间当在同治二年(1863)至同治九年(1870)之间。

据屈大均《广东新语》二十五卷橄榄条载:

初嚼苦涩,久乃回味而甘,故一名味谏。粤人有欲效其友忠告者,辄先赠是果。

《谏果回甘》以祸福果报为主要内容,以劝人行善积福、诫人勿做有害风化之事,故取橄榄喻之,名之为“谏果回甘”。

《谏果回甘》并非纯粹的短篇小说集,而是以小说为主,杂以韵文和散文。

第一篇《烟景危言》至第十四篇《寺里求儿》为小说,每篇小说的编写体例十分独特,均由一则长篇诗歌和若干则小说组合而成,这有别于其它通俗短篇小说或文言小说的体例。前面的诗歌或为四言、五言或为六言、七言,均为长诗,后面的小说或二则、或四则、或六则不等,全集有共三十六则小说。现以每则小说中的人物和籍贯为目,录入如下:

《烟景微言》有二则:一为江西朱善元,一为阳湖沈从定。

《赌人迷途》有二则:一为新会陈清安,一为清远冯树。

《花林醉梦》有二则:一为龙山张慕义,一为献县王自聪。

《勿信谗言》有二则:一为番禺霍尚高,一为香山冯炳光。

《健讼终凶》有二则:一为以第一人称记四会县二人(无姓名)谈话事,一为陕西陈尚辉。

《和睦乡党》有四则:一为常熟吕伸,一为琼州王允升,一为江西舒芬,一为天台宋子元。

《兄弟怡怡》有六则:一为顺德苏家俊,一为京都何用行,一为高要梁桐节,一为江州朱原虚,一为陕西邝从义,一为东莞丁亭。

《知恩报恩》有四则:一为长州吴可宽,一为赵国道,一为仁和县区思治,一为莆田县冯赓。

《人道正气》有二则:一为长乐黄声耀,一为东城李均。

《卖疯淫报》有二则:一为顺德萧永和,一为赵如金赵如璧(无籍贯)。

《铜银误事》有二则:一为顺天府王吉,一为英德黎有才。

《赈饥大德》有二则:一为吴县严氏,一为海州时亨。

《敬惜字纸》有二则:一为苏州朱用诚,一为南海陈大年。

《寺里求儿》有二则:一为高要王作良妻,一为东莞清宁寺僧。

从第十五篇《酒勿过醉》起到最后一篇《卖猪仔》皆非小说。第十五至第二十三篇、第二十五至三十二篇均为韵文,其中《酒勿过辞》、《论不宜争》为短篇四言诗,《打斗伤残》、《雇工守慎》、《知恩报恩》为长篇四言诗,《祛疯振毒》为长篇五言诗,《为善最乐》为长篇七言诗,《问赌新谈》《风流截引》、《窝赌分肥》为用粤方言写的长篇五言诗,《回头歌》《清心火》、《强欺弱》、《念同宗》、《风情戏》、《卖猪仔》是用粤方言写的句式长短不一的广东歌谣,这些诗歌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生动活泼、押韵灵活,以劝善为主,与前面小说中的思想内容一贯相连。此外,《劝元旦放生文》为骈文,第二十四篇《仙医疯疾救苦灵丹》为治疗疯疾的药方,属说明性的散文。

由于未能见到此书,研究者对《谏果回甘》中小说文体的判断只能靠何文雄的序来推测,“如《俗话倾谈》、《谏果回甘》等篇,类皆语浅意赅,文言道俗。”邵彬儒所著的《俗话倾谈》是通俗短篇小说,研究者由此认为《谏果回甘》也是通俗短篇小说,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等都将其作为通俗小说收入,欧阳代发先生的《话本小说史》认为它和《俗话倾谈》一样为拟话本小说。实际上,《谏果回甘》中的小说虽采用了通俗小说的篇首诗,但从结构、叙事、语言等来看,仍属于文言小说,而非通俗小说。

(二)《吉祥花》

笔者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找到四种刻本:

一为丹桂堂藏板本。刊刻于同治庚午(1870),小型本,两册。有两层修复时加的蓝红两色封面,无书题。次页为序,首行上刻吉祥花序,下刻丹桂堂藏板,序末署“同治庚午愚弟南海何文雄谨序”。第二页为例言,共七则,后署“纪棠氏谨识”。第三页为助刊者名单,首行刻助刊芳名列后,次行为助刊者名单,广善社、林礼耕堂、伍日楼、李百福堂等14位均捐银贰大元,同善堂、陈逢善堂、霍桂堂等15位均捐银壹元。第四页起为目录,首行刻吉祥花目录,目录如下:

卷一

同胞三翰 相转二品 神仙点化(此刊本卷内正文题目作《神仙乞米》,其它刊本卷内正文题目均作《神仙点化》)

无情鬼(其它刊本均作《餽柑》) 石云桥 敬兄

爱弟 罗浮仙 闻政府

禁妇轻生 除暴安良 一子奇

卷二

忠厚传家 何文绮 半百子孙图

诲人不倦 收租不秤 及婚全妇节

蛋户陋规(此刊本卷内正文题目为《蛋家陋规》,其它刊本卷内正文题目均为《蛋户陋规》) 代寄银 渡租修路

黑背儿 义祠 医者好心

泥圣人 七兄弟懦者存

卷三

晚年生状元 武探花 施棉纳

安胎药 益人 拾遗金

银误交 采药者 两朝征聘

典衣医母 代父狱 黄丹书

梦中训侄 抚侄成名 数代修行

分银包

卷四

冯成修 三渡 托嫂当家

同分产业 邵一秀才 做土地

大笑婆 洗眼秀才 幼孤念父

赏田三亩 孝友成名 祖屋让弟

贤妇成家 红角牛 虎守门

石狮巷 饶人 施茶免火

受虚税 李探花 焚免旧债

陈李济

卷五

教官发迹 太封君 焚券

鬼代作文章(此刊本卷内正文的《鬼代作文章》在前,《焚券》在后) 修祖祠 种榕

砚田 嫁婢 妇好施

三元忠孝 虎避孝子 不愿迁祖坟

赴井殉夫 诵佛经 闸止漂报

解衣覆丐 抄阴骘文 守死验父

白鸽票

卷六

桅现红光 印善书 斩三次不死

梦道士书符 挑渠救旱 叶梦熊

仁慈化贼 黄公堤 李待问

邱琼山

正文卷二在《七兄弟懦者存》之后,有《正教》、《鲤湖书屋》、《倡善会》、《遇仙》,此4则没有录入目录,所以全书共有97则。第七页起为正文:单栏线,首行上刻吉祥花卷之一,第二行下刻第七甫□□堂板,阙两字,应为丹桂两字,第三行刻博陵纪棠氏辑评,但每卷作者署名略有不同,卷之二第二行下刻博陵纪棠氏辑订,卷之三第二行下刻四会县邵彬儒纪棠氏辑评。卷之四、之五、之六第二行均刻博陵纪棠氏辑评。每半页9行,行20字。版心为单鱼尾,刻吉祥花、卷数和页码。卷之四的版心下刻丹桂堂,卷之五的版心下刻丹桂堂藏板。

《例言》中指出此书成板于同治庚午七月,还云:

是书原系佛山□(此处阙一字)桂香宫广善社诸公捐资刊板,板即存广善社。

第三页列捐资刊刻者名单,广善社居首,所以,此本当为最早的原刊本。

一为禅□□□□梓(因破损,中间约阙四字)刊本。刊刻时间不详,小型本,一册。封面书题:双栏线,正中题吉祥花,两边各有隔线,右上端刻博陵纪棠先生辑选,左下端刻禅□□□□梓。次页为何文雄序,序后为目录,共六卷,与丹桂堂目录相同。次为例言,七则。正文:单栏线,首行刻吉祥花卷之一,次行下刻博陵纪棠氏辑评,每卷卷内之作者署名均与丹桂堂本相同。每半页9行,行20字。版心有单鱼尾,刻吉祥花、卷数和页码。字体亦与丹桂堂本相同,没有桂丹堂本的捐资刊刻者名单。应为丹桂堂本的重刻本。

一为合璧斋本。刊刻于光绪壬寅(1902),小型本,二册。封面黄纸手写增订吉详花,应为修补书者后加。次页书题:单线栏,正中书题增订吉祥花,增订两字自右横排,两边有隔线,右上刻光绪壬寅重镌,左下双行小字刻板藏羊城学院前合璧斋。次页为何文雄序。后又有一序,署“同治庚午年冬月谷旦余家相谨识于仙城补衍斋。”再次为吉祥花目录,与丹桂堂本目录相同。第四页起为正文:单栏线,首行上刻吉祥花卷之一,次行下刻博陵纪棠氏辑评。在第六卷最后一篇《邱琼山》结束后,有五篇新增小说:《夫妻行善》、《金戒指》、《布客》、《义犬》、《拒色》,题下均有小字新增两字,此五篇没有录入目录。版心有单鱼尾,刻吉祥花,卷数和页码,版心最下或刻永成堂板、或刻永成堂、或仅刻永字,或空白。

此本有余家相所做的序,余家相,咸丰十年(1860)进士,台山县三八里边人,其序云:

此即去恶从善之机乎?固急为印送,以分诸同人……爱不惴固陋,书数语于卷首,以此自励,并以此为世助云,是为序。

序文后署“同治庚午年冬月”,由此可知,余家相曾在同治庚午冬月刻印《吉祥花》以送同人。

此合璧斋本的版心最下刻永成堂板,丹桂堂本《例言》中云:

是书辑评始于庚午正月,成板于七月,期间为日无多,故不免挂一漏万之诮,以后再有见闻,容俟续刊。

疑永成堂本即为增订本,合璧斋本当为永成堂增订本的重刻本。

一为守经堂藏板本。刊刻于宣统三年(1911),小型本,一册。封面为黄纸书题:左侧题慈善小说吉祥花,慈善小说四字双行排列,题目有双栏线。内页用广东产朱红纸面书题:单线栏,正中书题探古小说吉祥花,探古小说四字双行排列,左右有隔线,右上端刻宣统三年重镌,左上端刻丙子年置,丙子年置四字为手写,颜色略浅,左侧下端双行排列羊城学院前守经堂藏板。次为何文雄序,再次为余家相序。接下来为目录,仅有五卷,与丹桂堂本的前五卷目录相同。正文:单栏线,首篇小说同胞三翰第一页缺,第二页插入到目录中。每半页9行,行21字。版心有单鱼尾,刻吉祥花、卷数、页码,第一、二页版心下刻“永”,目录页版心下刻□□堂,阙两字,正文版心下或刻永成堂、或刻永成堂板。此本已注明为重镌,应为以永成堂本为底本的经删节后的重刻本。

此外,国家图书馆藏古香阁绘图本。刻于光绪21年(1895),四册,六卷,纪棠氏辑评。韩锡铎先生误将此书作为通俗小说收入《小说书坊录》。

据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云:

所著文言小说《吉祥花》,有同治十年(1871)天一阁刊本,同治九年庚午南海何文雄为撰序。

惜孙先生未注明藏书之地,本文从略。

《吉祥花》现存6种刊本,加上今未见的永成堂本,《吉祥花》自同治九年七月刊刻,至宣统三年重刻,期间至少有7种刊本问世。

(三)《俗话倾谈》

《俗话倾谈》是中国古代通俗短篇小说衰落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据《广东文献综录》、《中国通俗小说总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等文献,《俗话倾谈》应为古代岭南地区现存的唯一的一部通俗短篇小说集,它的出现填补了岭南古代通俗短篇小说创作的空白,在岭南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此书流传较广,现存刊本较多。

一为五经楼藏板本。国家图书馆藏。刊刻于同治九年(1870),小型本,四册。内页书题:双栏线,正中大字书题俗话倾谈,两边各有隔线,左上端刻博陵纪棠先生辑选,右下端刻粤东省城十七里甫五经楼藏板,天头刻同治九年秋镌。次页为目录,首行刻俗话倾谈目录,版心有单鱼尾,刻俗话倾谈和页码。目录为:

上卷

横纹柴 七亩肥田

下卷

邱琼山 种福儿郎 闪山风 九世托魔 饥荒诗 瓜棚遇鬼 鬼怕孝心人 张阎王 修整烂命

目录后为自序,首行刻自序两字,序末无署名,自序每半页8行14字。正文:单栏线,首行上端刻俗话倾谈卷上,次行下端刻博陵纪棠氏评辑,每半页9行20字,文内有行间双行夹批及注音。版心刻俗话倾谈、卷次和页码。二集版式与初集相同,但字体不同,封面右下有“三集嗣出”的预告。二集目录为:

上卷

骨肉试真情 泼妇 生魂游地狱 借火食烟

下卷

好秀才 砒霜钵 茅寮训子

此本为现存的最完善的刊本,但并非最早的原刊本,据何文雄《吉祥花》序说他在同治庚午年(1870)已读过《俗话倾谈》,而《吉祥花》的《例言》记《吉祥花》“辑评始于庚午正月,成板于七月”,那么,何文雄读《俗话倾谈》的时间当在七月之前,而五经楼藏板本刻于秋季,因此在七月之前当另有刊本。

据韩锡铎的《小说书坊录》著录,国家图书馆藏同治五年(1866)广州五经楼刻本,二集四卷,考国家图书馆藏书目录及藏本,此条应为作者误录时间,此同治五年本当为同治九年五经楼藏板本。

五经楼藏板本共有十八则,其中“饥荒诗”为琐闻类笔记,“修整烂命”为用粤方言写的论说文,其余十六则为通俗短篇小说。

柳存仁先生《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著录并详细描述了三种刻本,此三种刻本藏英国博物院。一为广东华玉堂藏板,四卷十则。一为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二卷七则。一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古吴文裕堂铅印本,二卷四集十八则。柳存仁先生已经详细描写了此三种刊本,本文从略。

另有广州以文堂藏板本,现藏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刻于光绪丙申年(1896)。此据吴燕娜《〈俗话倾谈〉中的“横纹柴”与〈聊斋志异〉中的珊瑚之比较》一文,惜吴燕娜女士没有对此本进行详细描述。本文从略。

笔者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又找到三种刻本:

一为番邑黄从善堂刻本。刊刻时间不详,中型本,一册。封面为硬质黄纸书题:无栏线,正中刻俗话倾谈上卷,两边无隔线,左下端刻“张琼瑶敬送”。无目录。次页为正文:双栏线,首行上刻骨肉试真情,首行下刻番邑黄从善堂敬刊,番邑两字右起横排,文内有行间双行夹批及注音,每半页9行,行20字。下卷版式与上卷同。全书内容与五经楼藏板本的二集二卷相同。正文天头左侧标注页码,首页从104开始标注,这说明此本当有上册,惜佚。此本无版心,与一般坊间刻本有异,且封页有“张琼瑶敬送”字样,疑为张琼瑶出资刊刻,其目的不是为了售卖,而是赠送他人。

一为锦章图书局刻本。刊刻于民国四年(1915),中型本,一册。封面书题:无栏线,左侧刻广东故事俗话倾谈,广东故事双行小字排列。内页书题:单栏线,正中刻俗话倾谈,左右无隔线,右上端刻民国四年(1915)新出版,右下端刻锦章图书局印行。次页为目录,目录首行刻俗话倾谈目录,共四卷,一、二卷为五经楼藏板本的初集的上下卷,三四卷为五经楼藏板本的二集的上下卷。正文:单栏线,皆小字,半页18行,行36字。版心有单鱼尾,下刻页码。

一为初集上卷本。刊刻时间不详,刊刻书坊不详,大型本,一册。封面为黄纸书题:无栏线,左侧上端刻俗话倾谭。次页为作者自序,序末署“岭南布衣纪棠邵彬儒书于觉世社”。序文后为目录,首行上端刻俗话倾谈初集,目录包括上下两卷,目录内容与五经楼藏板本的初集二卷相同。正文首行上端刻俗话倾谈卷上,次行下端刻博陵纪棠氏评辑,文内有行间双行夹批及注音。每半页9行,行19字。上卷卷末刻上卷终,下卷卷末刻下卷终。版心有单鱼尾,刻俗话倾谈、初集上卷(下卷)和页码。

《俗话倾谈》从同治庚午至民国四年,现存8种刊本。

(四)《活世生机》中的佚作

邵彬儒所著《活世生机》今已佚,所幸其中的一部分存于凤冈山人辑录的《活世生机》中。民国二十四年(1935)凤冈山人基于当时水患严重、战云弥漫、饥馑恐慌等诸悲惨情形,辑录救饥验方,并辑录邵彬儒的四种小说集中的救饥获报轶事三十一则,编辑成书,以期救同胞于危亡,他在《篇首语》中云:

亟搜寻经验方书,撮录救饥方法及古今来救饥获报轶事,编辑成书,复志荫南居士之志,仍以《活世生机》为名。(此书大半由邵荫南居士所辑《活世生机》录出,其评俱是原文。)

凤冈山人辑录的《活世生机》中收录了邵彬儒的《谏果回甘》、《俗话倾谈》、《吉祥花》中的12则,余下的19则当从邵彬儒的《活世生机》辑出,此荫南居士当为邵彬儒编撰《活世生机》时所署。

在这三十一则中,《同胞三翰》、《相转二品》、《爱弟》、《三渡》、《洗眼秀才集祠分米》(《吉祥花》作《洗眼秀才》)、《焚券》、《妇好施》、《解衣覆丐》、《黄公堤》、《邱琼山》,共10则,出自《吉祥花》。《还魂》,内容与《谏果回甘》中“海州时亨”一则内容大致相似,但此则比“海州时亨”多了一段议论。《饥荒诗》,出自《俗话倾谈》。其余的19则,据凤冈山人在《编首语》云:“大此书大半由邵荫南居士所辑《活世生机》录出,其评俱是原文”可知,当出自邵彬儒所著的《活世生机》,在这19则中,《粥厂对》、《知府出游》、《葱汤麦饭》、《留别诗》、《无益事》、《繁华乐》、《种桑麻》7则为琐闻类笔记,小说意味较少。其它12则为小说,包括:《四个第一》、《拜活命恩》、《同胞三鼎甲》、《三升豆》、《父子宰相》、《续命田》、《努力自捐》、《神灵驱盗》、《大医王》、《劝人以善》、《好官亲》、《祥光》,内容均为救饥获报事。

下为邵彬儒作品版本情况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到,邵彬儒的作品从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流传时间达五十年,《吉祥花》和《俗话倾谈》多次再版,流传地域不仅限于广东,上海等地区也有刊刻,甚至到1935年凤冈山人还试图以邵彬儒的小说来号召人们齐心协力,拯救处于危难中的同胞,因此,有必要对邵彬儒的作品重新评价并进行深入研究。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电话:020-3933940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当前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