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府文学与语言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研究 > 广府文学与语言研究 > 正文

岭南孤本圣谕宣讲小说《谏果回甘》

2015-03-06 14:10:12 来源: 点击: 作者:耿淑艳(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要:岭南晚清小说家邵彬儒所著的《谏果回甘》被学术界认为已经亡佚,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其刻本,此本应为现存的唯一刻本。《谏果回甘》属圣谕宣讲小说,围绕着圣谕十六条的主旨展开内容,其内容广泛地反映了晚清岭南地区的社会状况。《谏果回甘》在文体上,虽属文言小说,却吸收了通俗短篇小说的篇首诗,给文言小说文体带来了新变。

关键词:谏果回甘 圣谕宣讲小说 文言小说

《谏果回甘》是岭南晚清著名的民间小说家邵彬儒编撰的短篇小说集,是岭南弥足珍贵的文学遗产。历来,研究者们均认为此书已亡佚,孙楷第先生所著《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和江苏社会科学院所编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在《谏果回甘》条目下均标“未见”,《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和《广东文献综录》等文献均没有录入此书,使这部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岭南小说至今仍湮没无闻。

幸而,此书并没有亡佚,笔者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找到其刻本,此本应为现存的唯一刊本,极其宝贵。本文描述了此本的基本情况,并初步探讨了其内容及文体形态,以期为岭南小说研究提供一份珍贵的资料。

一、《谏果回甘》的基本情况

该本为羊城润经堂藏板本,一册。有三十一篇,目录如下:

《烟景微言》 《赌人迷途》

《花林醉梦》七首 《勿信谗言》

《健讼终凶》 《和睦乡党》

《兄弟怡怡》 《知恩报恩》

《人道正气》 《卖疯淫报》

《铜银误事》 《赈饥大德》

《敬惜字纸》 《寺里求儿》

《酒勿过醉》 《论不宜争》

《劝元旦放生文》 《为善最乐》

《问赌新谈》 《风流截引》

《打斗相残》 《窝赌分肥》

《祛风拔毒》 《仙医疯疾救苦灵丹》

《雇工守慎》 《知恩报恩》

《回头歌》 《清心火》

《强欺弱》 《念同宗》

《风情戏》

另外,最后有《卖猪仔》一篇,没有录入目录,实有三十二篇。

此书作者为岭南著名圣谕宣讲讲生和圣谕宣讲小说作家邵彬儒。邵彬儒,字纪棠,号荫南居士,四会县区地铺人。少好学,明大义,有社会责任感,放弃举子业,为人宣讲《圣谕广训》,广受欢迎。同治戊辰(1868)被佛山广善社聘为宣讲圣谕的讲生,开启了岭南善堂组织宣讲圣谕之先河。其所作除《谏果回甘》外,还有《俗话倾谈》、《吉祥花》和《活世生机》。

此书出版时间尚难确定。同治年间南海通俗文学家何文雄先生在《吉祥花》序中说他在同治九年已经读过此书,那么出版时间当在同治九年或以前,此书的第十三篇《敬惜字纸》中的第二则小说的结尾已提及同治二年(1863)事,那么,出版时间当在同治二年(1863)至同治九年(1870)之间。

此书题目“谏果回甘”极具岭南地方特色,“谏果”一词为岭南地区对橄榄的美誉,屈大均《广东新语》二十五卷载:橄榄“初嚼苦涩,久乃回味而甘,故一名味谏。粤人有欲效其友忠告者,辄先赠是果。”《谏果回甘》主要是宣扬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的伦理道德思想,劝善惩恶,故取橄榄喻之。

此书并非纯粹的短篇小说集,它以小说为主,杂以韵文和散文。第一篇《烟景危言》至第十四篇《寺里求儿》为小说。每篇小说的编写体例十分独特,均由一则长篇诗歌和若干则小说组合而成,这有别于其它通俗短篇小说或文言短篇小说的体例。前面的诗歌或为四言、五言或为六言、七言,均为长诗,后面的小说或二则、或四则、或六则不等,全集共有三十六则小说。以第一篇小说《烟景危言》为例,前有一篇劝人勿食鸦片的四言长诗,后有两则小说:

浮生梦短,补以长眠。横床之上,别有神仙。

直笛来吹,丹田气足。呵气一声,烟云满目。

废时失事,有损精神。半床灯火,捱至三更。

可以提神,可以消食。引风入肺,成为患积。

烟盒烟枪,器具几件,出入提携,诸多不变。

一时忘带,不得应手。到处访求,彷徨奔走。

事不如意,出于意外。无米难炊,英雄堕泪。

就是囊丰,供用常足。当念艰难,敬惜衣禄。

人生用度,要省浮费。何况洋烟,人于无谓。

逢场作兴,初说何妨。借此消遣,习以为常。

破费资财,不知不觉。慢火煎鱼,厚变成薄。

一日二分,十日二钱。积十成百,积百成千。

日深一日,年误一年。何尝食少,只见多添。

倘不回头,终无底止。骨露神清,势所必至。

父母忧心,妻子怨气。苦中寻乐,有何趣味。

戒此不食,奋志何难。痴缠两字,一笔勾删。

火坑跳出,不学烧丹。烟收云净,朗对秋山。

江西朱善元,学地理,咸丰三年,到广州寻龙搜穴,自负精奇。尝言往白云山看地,回至半途,遇雨不止,停足荒郊,值黑夜难归,仓皇闷坐,三更月出,但见梧桐疏影,乌寂无声。有一老人坐石吟哦,心知鬼魅,遂藏身密叶,又有一少年来,赞日:“好诗”,老者问:“尔从何处而回?”少年答日:“吾往山下教人食鸦片烟。”老者日:“尔做这等事大折福,难望来生有好处也。”少年笑日:“枉尔老总不识机宜,近来世界好顽,人心浇薄,积成罪过。其罚未至于大受劫数……”老者日:“听尔所言,亦大有理,吾恨不作慈悲大士……”二人协臂而去。善元听之,毛骨悚然,方知自己所食洋烟,无非孽障,因思生平无他过犯,只有薄待父母,不遵教训,以致激恼亲心,致今日所得资财,无端破耗。从今誓心行孝,以赎前愆,立愿后仅一月,而洋烟之瘾渐淡,又一月而尽除,即返江西,归养父母。余友徐淡乡作诗送之。

沈从定系阳湖人,为衙门书吏,有友蒋熙祺,亦为书吏,既死久矣。一夜梦见之,蒋谓之曰:“乌烟局现造劫数,册籍烦多,欠人写书,我已经荐君往充其役,君可随我到局中办事。”沈由是同行。……沈遂醒,将家中世事吩咐妻儿,及某日期,果卒,后二十余年,而鸦片之迷人竟遍传天下。

从第十五篇《酒勿过醉》起到最后一篇《卖猪仔》皆非小说。第十五至第二十三篇、第二十五至三十二篇均为韵文,其中《酒勿过辞》、《论不宜争》为短篇四言诗,《打斗伤残》、《雇工守慎》、《知恩报恩》为长篇四言诗,《祛疯振毒》为长篇五言诗,《为善最乐》为长篇七言诗,《问赌新谈》、《风流截引》、《窝赌分肥》为用粤方言写的长篇五言诗,《回头歌》、《清心火》、《强欺弱》、《念同宗》、《风情戏》、《卖猪仔》是用粤方言写的句式长短不一的广东歌谣,这些诗歌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生动活泼、押韵灵活。内容与前面小说中的思想内容一贯相连。此外,《劝元旦放生文》为骈文,第二十四篇《仙医疯疾救苦灵丹》为治疗疯疾的药方,属说明性散文。

此书中的小说为圣谕宣讲小说。所谓的圣谕宣讲小说,指清代出现在小说领域的阐释最高统治者政治教化思想的小说,这类小说以康熙颁布的圣谕十六条,如“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务本业以定民志”等为主旨,通过敷衍因果报应故事,使百姓潜移默化地接受圣谕的思想观念。这类小说是宣讲圣谕十六条时使用的故事底本或在宣讲圣谕十六条的基础上加工编撰而成的。此类小说在晚清时期的岭南兴盛一时,有大量作品问世,但现在早已湮没不彰。《谏果回甘》就是其中的极具特色的作品之一,是邵彬儒在他宣讲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的基础上加工编撰而成的。《知恩报恩》阐释第一条“敦孝弟以重人伦”,《兄弟怡怡》阐释第二“笃宗族以昭雍睦”,《勿信谗言》、《健讼终凶》、《和睦乡党》阐释第三条“和乡党以息争讼”,《烟景微言》、《赌人迷途》、《花林醉梦》、《人道正气》劝人安守本分,勿沉迷于鸦片、赌博、嫖妓,阐释第十条“务本业以定民志”。此外,《卖疯淫报》、《铜银误事》、《赈饥大德》、《敬惜字纸》等阐释的是为善获福、敬惜字纸等民间信仰。

二、《谏果回甘》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贡献

《谏果回甘》中的小说有明确的创作宗旨,即以圣谕十六条的伦理道德思想为主旨,通过艺术形象使百姓潜移默化地接受圣谕抽象深奥的义理,以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所以,此书多取裁于当时的社会时事和传闻,内容多为忠孝节义等。如《知恩报恩》有四则小说,塑造了正反两类人物来阐释第一条“敦孝弟以重人伦”,长州吴可宽一则写吴可宽做诗感化子孙,子孙改加孝敬;赵国道一则写其子孝顺备至;仁和县区思治和莆田县冯赓两则写因二人不孝而无子,后因行孝而子孙昌盛。

但是,由于邵彬儒是来自社会底层的讲生,面对的读者也是普通百姓,因此《谏果回甘》虽旨在宣扬圣谕的伦理道德,但还是广泛地反映了清末岭南社会的世态和时风,富有时代特色。同治年间,岭南社会内忧外患,动荡不安,世风日下,《谏果回甘》反映了岭南晚清时期鸦片流布、赌博成风、妓馆林立、假钱泛滥、麻疯病流行、乡党殴斗、饥馑祸乱等社会图景。以《烟景微言》为例,写鸦片流布之毒,反映了自嘉靖以来,鸦片对岭南社会的毒害,其中“江西朱善元”一则中邵彬儒借鬼魅少年之口批判鸦片之害:

但鸦片累人不觉,更为长命债也。世人自谓欢娱,犹梦中而入蜜耳。

《赌人迷途》则揭露了赌博的危害,商人陈清安与富翁冯树之子皆因赌博而倾家荡产。

其中“新会陈清安”一则中邵彬儒借灵辉和尚之口批判赌博之害:

经商为取财正路,赌博究属偏门,如果运当发财,所谋者遂,何必要赌?如命该蹇滞,赌中得意,祸之门也。赌无美景,谁肯穷追?使尔大赢,方能累尔大败。

《花林醉梦》则揭露了嫖妓的危害,龙山张慕义和献县王自聪皆因嫖妓或破产、或染麻疯病而死。《健讼终凶》则在写了人民逃难的悲惨情形。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晚清时期岭南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谏果回甘》虽然有新内容、新题裁,反映了社会问题,但是,由于邵彬儒旨在宣扬圣谕十六条的伦理道德,重劝戒教化,因此,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比较肤浅、表面化。并且,由于邵彬儒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他找不到产生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加之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他以民间百姓根深蒂固的因果报应思想来解释原因,这样就使小说失去了批判力度。如《烟景微言》中“阳湖沈从定”一则,邵彬儒借沈从定已死的朋友蒋某之口对鸦片流布天下的原因进行解释:

阴间因国家太平日久,二百年来地广人多,渐生浇薄,日甚一日,总不如初从古无人治不乱之理,若忽然降以刀兵水火,恐伤圣主之怀,故造乌烟劫,以潜消阴阳疾病之灾,流毒数十年,剥极而复生民,经此恶劫磨挫痛深,自当洗心涤虑,归于勤俭朴实,而世道可望一变。

鸦片本为洋人剥削中国的经济手段,但邵彬儒却归于国人不修福泽,使内容沦为单纯的说教。

由于未能见到此书,对此小说集中小说文体的推测只能依靠何文雄的《吉祥花》序:

庚午获读先生所著书,如《俗话倾谈》、《谏果回甘》等篇,类皆语浅意赅,文言道俗。

邵彬儒所著的《俗话倾谈》是通俗短篇小说,学者们由此认为《谏果回甘》也是通俗短篇小说,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和江苏社会科学院编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都将其作为通俗小说收入,欧阳代发先生的《话本小说史》认为它和《俗话倾谈》一样为拟话本小说。考察《谏果回甘》中小说的文体类型,这种结论无疑是错误的。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包括通俗短篇小说和文言短篇小说两大类型,它们各有不同的体制、叙事和语言类型。体制形态是判断小说文体的外在形式,通常来说,文言短篇小说和通俗短篇小说都有各自相对稳定的程式化的体制。文言短篇小说的体制紧凑单纯,一般为某氏、某地人、有某种身份、性格,接下来叙述情节,最后交代某氏的最终结果,通俗短篇小说的体制相对松散,由篇首诗、入话、头回、正话、篇尾诗五个部分组成。叙事上,文言短篇小说由叙事人承担叙事,而通俗短篇小说则由外在于情节的说书人承担。在语言上,文言短篇小说使用的是典雅凝炼的文言,而通俗短篇小说使用的是明白晓畅的通俗语言。

以《烟景微言》为例,第一则“江西朱善元”开门见山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朱善元,包括他的籍贯、性格、职业,然后交待情节,朱善元荒郊遇鬼魅,听到鬼魅说欲以鸦片危害世人,顿悟,立志戒烟孝顺父母,最后戒掉了鸦片,归养父母,情节也就随之结束。第二则“阳湖沈从定”开头即介绍沈从定的籍贯、职业,然后直接转入情节叙述,沈从定梦中从其已死之友蒋某游阴司,见阴司设乌烟局使人间遭劫,蒋某荐其到乌烟局办事,以沈从定卒,鸦片竟流遍天下而结尾。这两则小说的叙事由叙事人承担,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使用凝炼质朴的文言。其它小说,亦不例外。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可知,《谏果回甘》中的小说为文言短篇小说,而非学者们所判定的通俗短篇小说。

但《谏果回甘》中的小说虽为文言短篇小说,在体制上却融合了通俗短篇小说的因子,每篇中小说的前面有一则长篇篇首诗,用以揭示主题,进行劝诫,而篇首诗是通俗短篇小说的重要的文体特征,文言短篇小说不使用篇首诗。这些篇首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如第一篇《烟景危言》,开篇即为篇首诗,四言六十八句,形象地描写了吸鸦片者的丑态,指出了吸鸦片的危害,语言生动幽默,富于节奏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谏果回甘》作为文言短篇小说,为什么要使用通俗短篇小说的篇首诗呢?这需从宣讲圣谕的方式来考察。

为使百姓能够接受圣谕抽象的义理,讲生在宣讲圣谕时不仅围绕圣谕十六条讲因果报应故事,而且还吟唱朗朗上口、容易让听众记诵的歌谣。如福建地区在宣讲圣谕时设有“歌童”,每讲完一条圣谕,就有“童子歌诗”。关于邵彬儒宣讲圣谕的方式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他极有可能将吟唱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圣谕歌谣和讲因果报应故事结合起来。《谏果回甘》的后半部分为粤方言诗歌,主题基本上与前面小说的主题相同,这些诗歌极有可能在宣讲时吟诵的。

此外,由于邵彬儒属于民间作家,他的创作并不需要像上层文人那样严格恪守文体规范,只要有利于传播圣谕的艺术形式,他都会采用。如他的另一部通俗短篇小说集《俗话倾谈》,在通俗语言中羼入了浅近的白话,去掉了通俗短篇小说的入话、头回等附件,使通俗小说显得更加典雅。在《谏果回甘》中,邵彬儒又对文言小说进行了改革,在前面增加了生动活泼的长篇诗歌,不仅可以揭示小说的主题,而且使文言小说变得生动活泼。

《谏果回甘》文体上的贡献在于打破了文言短篇小说文体的封闭性。文言短篇小说和通俗短篇小说这两种小说文体并非是壁垒森严,在发展过程中有渗透和融合的现象,可是这两种文体的渗透和融合并不平衡,这主要反映在通俗短篇小说以其活跃和开放的品性,积极吸收文言短篇小说的因子,而文言短篇小说文体则相对封闭,不活跃,它几乎拒绝了来自任何其它任何通俗小说文体的渗透,即使有,也不过是将驯雅凝练的文言变为浅近的文言,或是借鉴通俗小说情节的铺垫渲染以增强叙事的生动性,都不足以打破其固有的文体形态。邵彬儒作为一位民间小说作家,面对的读者基本是下层市民,这使他在从事文言小说创作时不用顾及文人雅趣,只要能够实现其传播圣谕的目的,使乐善者“广传印送”(《卖猪仔》),他敢于打破文体的束缚,将通俗短篇小说中的因子移植过来,从而给文言短篇小说文体带来新变。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电话:020-3933940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当前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