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府文学与语言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研究 > 广府文学与语言研究 > 正文

清代后期岭南圣谕宣讲小说《宣讲博闻录》

2015-09-28 22:36:45 来源: 点击: 作者:耿淑艳(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宣讲博闻录》,文言小说集,刊刻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冬,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型本,共8册,封面上刻光绪十四年新镌,右下刻羊城板箱巷翼化堂承印,左下刻西樵云泉仙馆藏板,西樵两字小写一行排列,有调元善社序,每半叶5行12字。

是书亦如《圣谕十六条宣讲集粹》一样,有着非常明确的编撰目的,即以因果报应故事阐释圣谕十六条之主旨,使百姓在文学的审美中接受圣谕的义理,其序云:“圣谕十六条括典谟训诰之全理,义灿陈而情文无不曲尽,家谕而户晓之,诚化民成俗之极轨矣。然尽其鼓舞之神,必兼征求乎往事,自来宣讲劝化,所以首将圣谕开其端,而继及于因果报应之事也。”是书由圣谕、《圣谕广训》、作者对圣谕的诠释和小说组成,以第一条为例:

敦孝弟以重人伦

我圣祖仁皇帝临御六十一年,法祖尊亲,孝思不匮,钦定《孝经演义》一书,衍释经文,义理详贯,无非孝治天下之意,故圣谕十六条首以孝弟开其端……(此段文字出自《圣谕广训》)

敦孝弟以重人伦

果报目录

林氏家谱

孝友家风

夫妻贤孝

第一条博闻录

孝弟为人之本,圣人尽性致命,皆本此赤子爱敬之一心。我圣祖仁皇帝以仁孝治天下,并欲天下之为父母者,皆归安乐,即欲天下之为人子者,仰体深心,则人伦明而人道修矣……(此段文字是作者对圣谕第一条的阐释)

林氏家谱

林春泽,福建候官县人,澄明正德,甲戌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其子应亮,为户部侍郎。孙如楚,官工部侍郎。卒年百有四岁,其功名禄寿,盛于一门。人皆谓公之厚德载福,而不知公之先世,已有孝德焉。公之祖父太封翁名志刚,少失怙,生母岑氏,年逾五旬,连年病弱不起,庶母庄氏无所出,亲侍汤药,事嫡如姑,日不饱餐,夜不安寐,历数年如一日……

小说部分的目录迻录如下:

1.敦孝弟以重人伦:林氏家谱 孝友家风 夫妻贤孝 夜行万里 孝友格规 盲丐承欢苦尽甘来 石枷逆妇 事母异闻记

2.笃宗族以昭雍睦:嗣子归宗 苦节保孤 难弟难兄

3.和乡党以息争讼:构讼终凶 斗煞 能屈能伸

4.重农桑以足衣食:耕读渔樵 义农一子承双嗣 加惠农人

5.尚节俭以惜财用:贫苦兴家 顺母桥 乞儿奋志

6.隆学校以端士习:孝义廉节 渔仙隐迹 死里逃生 义烈好逑

7.黜异端以崇正学:孝子成佛 正吉邪凶 正气诛邪 河伯娶妇 正道 邪术

8.讲法律以儆愚顽:义马鸣冤 孝鬼 恩怨两极 善恶奇报 犯法根于贪

9.明礼让以厚风俗:义报仁思 古璧藏金 郑板桥寄弟保坟书 全婚美报

10.务本业以定民志:雪糕石饼 白饭成金 安贫发福 守正兴家

11.训子弟以禁非为:杨铁棍 拐嫂 诚心感弟

12.息诬告以全善良:恤寡存孤 狱中义卒 贪财积恶

13.诫匿逃以免株连:返妾还金 疯妓

14.完钱粮以省催科:冒名改税 李粮书 匿粮谋产

15.联保甲以弥盗贼:济施化盗 附祝蚁 谢乡约

16.解仇忿以重身命:忘仇认弟 轻言陷命

《宣讲博闻录》为文言小说集,约20万余字,共60则。由于《圣谕十六条宣讲集粹》,过于强调政治教化,影响了其艺术水平,于是稍后的《宣讲博闻录》转变了创作风格,多从当时社会的遗闻轶事中取材,内容新奇,且多为独创,即使取材于前代野史笔记,亦注重内容的创新,而且情节曲折,铺陈渲染较多,语言优美,体现了对小说艺术美的充分重视。

在内容方面,并不因袭旧闻,而是迎合读者喜新的阅读心理,以新鲜有趣的内容来吸引读者,其序云:

夫事情好尚,大都厌故喜新,坊刻诸篇,每以习见习闻而忽略,本集所辑,非敢鹜为新奇,第博采往事之传闻,于理有不刊,情无不尽者,引申其说,加以断论,一以劝善,一以惩恶,于化民成俗未尝无小补云。

第一条下面的9则小说均以人伦孝弟为主题,赞扬了内尽其心,外竭其力,孝养父母的孝子及孝妇,内容多取裁于当时的社会奇闻逸事,新鲜而有趣,以《林氏家谱》为例,此则实取材于刘世馨《粤屑》中的《海门妇》,但作者却融入了新的内容,写林春泽的祖父林志刚,父母早逝,由庶母抚养,及长,娶妻汪氏,夫妻勤谨侍奉庄氏,并诚心供养生父母遗像,某年,疫症大作,死者甚众,志刚所到之处病者皆愈,人皆谓其仁孝之念可以通神,志刚子俊良,聘农家女为妻,因庄氏病重,急迎娶新妇,迎娶日,风雨大作,误抬同邑江洪生家新妇区氏女的彩舆,俊良得悉后,秉烛中庭,及晓,遣区氏女归,寻回己妇,庄氏遂病愈,俊良生子春泽,一家和睦,庄氏高寿,无疾而终,后林春泽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宣讲博闻录》虽然与其它圣谕宣讲小说一样,把人物作为阐释圣谕的符号,但是人物形象则较为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如第四条“重农桑以足衣食”的小说《义农一子承双嗣》,写潮州农夫连汝芬虽贫却一心向善,年逾40得子学善,汝芬于元宵节观灯时将学善丢失,其家益贫,一日汝芬将买米之银赠与丐妇,却拾得银二百,汝芬将银还与失主王树琦,几年之后,王树琦邀汝芬至其家,得知王树琦之子喜驹即为学善,于是学善承连、王两家之祠,两家皆子孙昌盛。作者把连汝芬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丰富而有生气,以连汝芬赠银与丐妇这一情节为例:

汝芬携银往市,行至中途,见一妇人,年逾四十,头鬓蓬飞,手提竹篮,背一小儿丐食。汝芬触目心酸,以手探腰囊,欲施小惠,妇人知其欲有所施,站在路边以俟,汝芬奈银包之外,空无一钱,观其背上小孩,形骸枯瘠,心甚不安,随问之曰:“嫂嫂背着是儿子否?何瘠弱至此?”妇泣曰:“夫死后,只留此背后小儿,奈四壁萧然,不能不乞食以养。”汝芬曰:“近山则樵,犹堪度日,何必行乞?”妇人曰:“孩儿多病,难冒山间暑寒,若留彼在家,虑饥渴之为害,迫得负之以乞。”汝芬怜其节义,将银包取出,碎银外只有银钱一员,全与之,已又不敷所需,旋见妇人衣衫褴褛,蔽体难完,转念自己虽贫,不在此一金致富,乃以银钱一员与之。

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作者没有把连汝芬塑造成为概念化的完美的善人,而是突出其内心矛盾,使人物形象真实富有血肉。

《宣讲博闻录》还注重情节和环境的铺陈渲染,如《耕读渔樵》,写渔夫江蕴伦、书生严崇厚、樵夫苏景良、田家周作尧四人义气相投、相互帮助,最后皆获福报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注重环境的铺陈,以开头为例:

江南苏州府太湖地面,有江蕴伦者,颇知书义,有古风,无父母室家,泛宅以渔为业。偶停舟深涧,垂钓矶边,闻山坡树林深处,隐隐有读书声,听之甚乐,以后夜间必泊钓于此。每闻咿唔兴会,诵至畅快淋漓,他亦乐难自禁,即歌唐诗中“罢钓归来不系船……欸乃一声山水绿”之句,孤音自赏,别有乐机。一夕垂钓至更深,恹恹欲睡,见风清月白,转觉爽然,舍舟登岸,稳步林间,觉茅屋数椽,竹环檐外,灯光掩映,从窗隙窥之,见一少年,葛衣草履,品格丰标,端坐灯前,朗诵百回不倦,心窃钦慕。

小说用富有诗意的优美流畅的语言描写了江蕴伦、严崇厚相识的环境,不仅衬托了人物的性格,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总之,《宣讲博闻录》,体例完备严谨,内容新颖丰富,艺术水平较高。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电话:020-3933940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当前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