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资讯

介民专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广府资讯 > 学者专栏 > 刘介民专栏 > 正文

记住乡土美食 传承文化基因

2015-01-24 08:49:28 来源: 点击: 作者:刘介民

雅者曾说,一个人为什么会爱国,那是因为他一辈子忘不了妈妈煮菜的味道。屈九、刘璋著《家乡滋味——番禺乡土美食漫谈》,涌起怀乡之情、思乡之绪。让人心底唤起乡土美食之思,引发人们对广府番禺美食滋味的深沉依归。对家乡的眷恋是绵延已久的独特文化精神,这是人们永恒的美好情愫,蕴涵着广府番禺饮食的家乡情怀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广府乡土美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醇厚底气,承载着广府人革故鼎新、面向未来的自强品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体现在广府乡土美食的独特标识,植根在优秀文化沃土之中。《家乡滋味》抓住这个精神、发挥影视照片优势,从多个方面对广府番禺乡土美食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表现。

家乡滋味聚焦广府人心灵中最柔软的乡土情结,紧扣广府人最富生命力的饮食主题。因此随着一个个形制各异的独特乡土食材、乡土美食的呈现,人们会惊奇的发现“广府美食”绽放在岭南大地,不但凝聚着广府人劳动创造巧夺天工的美食精神,而且传承着世代养成的生存智慧。从敬畏之心不可无屈大均的“红肌白理”的“鱼生”,到江太史的“太史蛇羹”;从大石三件宝(慈菇、马蹄、灯芯草)到石碁八宝霸王鸭、“三黄鸡”(毛黄、皮黄、爪黄)以肉包肉的“鱼皮角”、香煎番禺米粉等等,一个个美爻佳宴的历史与现实,都述说着广府民俗美食的故事。一个个美食佳爻都书写着广府人的梦想和审美追求。由番禺、沙湾、大石等展现的广府的美食,到广府人与乡土美食不解情缘的故事,我们可以重温世代相传的祖训风俗、广府人的丰富精神世界。《家乡滋味》是光大中华饮食文化基因、彰显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之举。

好的作品一定要见人见物见思想,《家乡滋味》情感基础是家乡美食。《广东新语》关于番禺饮食的记载,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情怀。屈大均在“食语”一章特别提到“下番禺诸乡”,那是屈大均的故乡,也是今广府的番禺区。屈大均博学多才,注意从生活中吸取知识。他深入生活和农民交流。屈大均喜吃鱼生,在“鱼生”一节记载“粤俗好鱼生”,“识饮识食,人生积极”。屈大均吃鱼生别开生面,食法讲究,品出极致,是一个乐天知命的美食家。把祖祖辈辈生存的美食,与人的生存之道联系起来,是传之久远的契约,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习俗。漫谈的细微之处见精神,抓细节,一个个的“有料到”“有味道”才使美食有温度、品格高。此书影视画面感强,吸引人就在于每一品介绍都捕捉到了看似平常,但却直击人胃口的细致入微的制作。如下编“爬金山”,取其积极向上发达兴旺的意思。是把鲮鱼起肉打成鱼胶,堆成一堆打边炉。“爬金山”的鱼滑生料,堆在铁盘中央,用生菜包着,红白绿相间的颜色很好看。周围是一锅清水煮沸,要吃多少,就舀多少下来浸煮。这样把食“爬金山”突出鲮鱼的鲜味凸显出来,描绘的细致动人。再如“香煎番禺米粉”,表面金黄香脆,内里柔软爽滑,葱尾、韭王、肉丝、银牙菜打的芡,样子也很好看,其外形似披萨饼,被称为“中国披萨”。传统美食文化焕发着勃勃生机。

《家乡滋味》立意高远、视野开阔,源于民间融于生活。本书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生活,依托广府大地厚德载物的丰富饮食事例,把握当下百姓生活的现状,一幅幅素朴、清新、鲜活的美食画面渐次展开,使我们深入思考我们的美食家园、家乡和精神追求,引发人们对亲情、传统美食的回归,激发人们对广府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屈九、刘璋:《家乡滋味——番禺乡土美食漫谈》,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电话:020-3933940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当前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