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资讯

新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广府资讯 > 最新动态 > 正文

第七届广府文化论坛在广州花都召开

2019-11-12 14:59:36 来源: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点击: 作者:蒋艳萍

11月9日-10日,由广州大学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主办的“第七届广府文化论坛”在广州花都召开。来自广西、贵州、天津、广东等地七十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广府民间艺术传承创新研究”核心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论坛第二天由会场走向现场,与会专家学者一起赴广州民俗博物馆、广州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近距离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的传承与创新。

开幕式上,广州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主任纪德君向热爱广府文化、坚守广府文化研究的新朋老友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和岭南文化研究院的成立过程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并对基地和研究院参与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文化建设充满憧憬和信心。梧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覃成号向大会致辞,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梧州的历史文化与建城历史,梧州作为广西的东大门,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500万广府人,拥有浓厚的广府文化氛围,欢迎学者们到梧州考察广府文化。原花都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远向大会致辞,对本次论坛在花都召开表示由衷的祝福,并充满自豪地介绍了花都区的历史与现当代名人、文化建设与非遗项目等,让与会代表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与豪爽。

会议现场

李远主席向基地赠书

本次论坛共收到60多篇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广府音乐、广府工艺美术、广府民间信仰、广府历史与文化、广府文学等多个领域,研讨会分三场展开。

论坛主旋律突出,围绕“广府民间艺术传承创新研究”主题,收到32篇论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粤曲、粤绣、香云纱、牙雕、灰塑等民间艺术与工艺的发展现状、保护传承做了深入探讨,特别是集中地讨论了粤剧粤曲的发展与传承,论文涉及传统剧目整理、口述史采访、向外传播史料辑考、海外戏班活动与传播趋势、乐器改革、广府音乐教育等主题,对广府音乐及其传播研究有较好的推进作用。另外与会专家还对广府民间工艺如木偶戏、风筝、广府建筑中的三雕两塑一画、骑楼文化等,对广府民俗如佛山北帝崇拜、广州乞巧文化、广州七夕习俗、西江龙舟竞渡文化、粤语讲古、白云山郑仙诞节俗等给予了关注,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保护传承提出自己的建议,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与现实的针对性。

会议论文集

也有多篇论文涉及到广府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广府民间艺术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普及以及对尚未引起学界重视的广府史料的发掘,视野开阔,资料翔实,体现出扎实的研究素养和多元的研究路径。

与往届论坛比较,本届论坛又呈现出新的气象,一是来自外省的专家学者增多,说明广府文化研究已经逐渐走出广东,越来越多地受到广东省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二是吸收了部分青年学子的优秀论文,说明广府文化研究后续有人,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关注,广府文化研究的队伍也将越来越壮大。

会场合影

第二天,论坛转移到广州民俗博物馆(资政大夫祠)、广州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花山小镇(洛场村),近距离感受广府建筑灰塑、砖雕、石雕、木雕、百年壁画的精美绝伦。而此行最大的亮点是对灰塑艺术(俗称“灰批”,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深入体验,在广州民俗博物馆“灰塑工艺馆”,馆内色彩绚丽、构图精美的灰塑工艺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优秀传统技艺的精巧高超和丰富的民俗内涵,非遗传承人邵成村师傅更是激情澎湃地介绍了灰塑传统工艺的独到之处,以其独特的演示使灰塑艺术的魅力尽情释放;在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刘娟院长带领专家们参观了灰塑的制作工艺和流程、文物与历史展厅、活化创新展厅,并以“传承·创新·发展”为题做了专题演讲,与会专家对灰塑从盛行到衰败的发展历史、灰塑的分布情况、灰塑面临的生存困境、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创新发展之路有了深切的认识,不少专家还亲自体验了灰塑的制作方法,从踩石碓到彩绘体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本届论坛秉承一年一度的广府文化论坛“接地气”的办会原则,坚持案头研究与田野调查结合,高校专家与民间学者联手,亮点纷呈,成果丰硕,推动广府文化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参观资政大夫祠(目前广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祠堂群)

资政大夫祠合影

邵师傅介绍灰塑

刘娟院长介绍灰塑制作流程

刘娟院长做“灰塑的传承·创新·发展”演讲

专家体验灰塑彩绘

工人演示灰塑工艺品制作

(撰稿: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 蒋艳萍)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电话:020-3933940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当前访问量: